209

涉美機構加入「台灣」名稱

外交部25日宣布,負責對美事務、協調、溝東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將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原先的英文名稱,也正式加入「Taiwan」字眼,外交部表示,此舉象徵台美關係緊密,意義非凡。

外交部轄下單位仍須與美方充分溝通

蔡英文總統說,「這不僅見證台美關係的穩固,也代表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一定會愈來愈多。」外交部長吳釗燮則在第一時間於推特上表示,「我們與AIT對口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將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真的好愛這個名字!」

外交部在其新聞稿中指出,這是為了明確反映我國處理對美國事務代表機構的工作內涵,且與美方經過充分協調溝通。

1979年美台斷交,美國國會隨即制定《台灣關係法》,美方依此規定,在台成立「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AIT),做為執行美國政府與台灣相關事務的代表機構,台灣亦相應設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做為AIT的對等機構。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是位於台北的外交部,至於駐美機構,從台美斷交後改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美國辦事處」,到1994年柯林頓總統時代,更名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未來名稱是否會直接朝「台灣代表處」做調整,值得關注。

外交部去年開始推動台灣品牌形象

外交部表示,此一名稱在當年有其特殊的時空背景,年來經過不斷努力,積極爭取我國處理對美國事務代表機構的名稱,能切實反映實質業務及台美關係內涵,雙方不斷協調及共同努力,終於就新名稱取得共識。由於今年適逢《台灣關係法》立法40週年,駐美代表處獲得新名稱,象徵台美關係緊密,互信良好,意義非凡。

去年底外交部就積極推動台灣品牌形象,要求各外館的臉書粉絲團,統一將大頭貼換成台灣地圖,名稱也一致改成台灣。當時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曾說,使用台灣,可以很簡單明瞭讓外界知道是美麗的寶島,如果是使用中華民國,在主題意象上似乎是太長了。

在2017年元旦,日本「駐台機構」,由「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正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是台日關係自1972年斷交後的最大突破;而我方處理對日關係的機構「亞東關係協會」,也同步走入歷史,改名為「台日關係協會」。日方表示,因為原名稱過於模糊不清,知道的人比例很少,再者,許多外國駐台機構已紛紛正名,例如英國駐台機構改名為「英國在台辦事處」。

中國會向美國抗議?還是不想自討沒趣

前外交部長程建仁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分析,這顯然不單是台美雙邊關係,而是牽涉美中台三邊的關係。在美中競爭關係之下,美國對中國的策略、政策已有所調整;包括貿易、科技、政治、軍事等方面,美國希望在不同領域給中國施加壓力。他認為,美方不單是外交上的考慮,可能也考慮到台灣國內目前的情況。

中國對此應有所動作,畢竟台日當時更名時,北京認為是製造「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還促日方要恪守「中日聯合聲明」的原則與承諾,堅持「一中」原則、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不要向台灣和國際社會發出錯誤信號,不要給中日關係製造新的干擾。然而,日方不予理會,這次華盛頓恐亦不會接受北京的抗議。

瑞典媒體《尼瑞克日報》(Nerikes Allehanda),5月15日的社論支持台灣成為WHA觀察員,並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批評中國是「一個試圖將自身獨裁觸角,伸到外面世界的獨裁政權」;中方要求「修正錯誤」,但遭《尼瑞克日報》堅決拒絕。

有人說,這次是美方對台「略施小惠」,有的人認為是美方為蔡英文助選,還有人表示後續還會有其他成果。無論是主動、被動,台灣「被斷交」已接近谷底,是到反彈的時候,或許各外館的「正名」是這一波外交突破的觀察指標,就看蔡政府如何打開通路。

108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