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台灣人走出「閩」字蟲蛻變龍

【巡迴記者劉戡宇特別報導】

「在家一條蟲、出門一條龍」的閩南文化,自中國大陸移民跨過黑水溝的台灣海峽深耕台灣後,產生特殊的台語文化,卻也遭到有心政客操作而變質為省籍情結。

語言政治化的真正始作俑者是舊國民黨刻意將講國語之族群視為高人一等,根本不瞭解「在家一條蟲、出門一條龍」的特殊閩南文化,還刻意利用意識形態編造出族群偏見套用於政治宣傳上,幸好經過長期的民主蛻變後,台語終於演變成獨特文化,不幸的是賦予政治生命的語言被解讀為族群歧視的省籍情結。

所謂「龍(帝王)生於北、蟲(臣)產於南」,早期的中國政治中心都集中在北方,北方代表貴族之氣、尊貴之勢,南方則被視為不毛之地代表著沒有什麼禮教文化的蠻荒野蠻族群,其實中國北方雖為帝王之都卻是長期乾寒荒涼,不若南方沃野千里富裕奢侈,絕非北方人所想像的,此為歷史上南北政治觀念差異之所在。

龍與麟、鳳、龜並稱為四靈,能在天上飛、地上走、水上游,不但能興雲作浪、呼風喚雨,是極有靈性的有鬚、角、鱗的五爪大爬蟲是古帝王象徵,代表著龍的傳人的北方政治族群當然看不起低等的閩南人,而橫渡黑水溝來到台灣打拼的那一條蟲講閩南話,龍的傳人「聽嚨嘸」,再經意識形態編造出族群偏見套用在政治上運作,讓台灣經過幾十年的辛酸民主蛻變才脫離困境。

語言主要是用來溝通之用,經有心人士的政治操作後,刻意製造政治族群嚴重衝突,當權執政者為鞏固政權嚴禁與台語有關之獨特文化之播、演、講等機會,誰會想到隨著「台灣國語」的流行竟讓帶「台味」的「食衣住行」文化風行於兩岸之間,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特殊語言含意會演變成南北政治族群互相歧視問題。

台灣話、閩南話、河洛話會變成族群歧視是受有心人士的政治操弄所致,別忘了有智慧的台灣人畢竟是遠離祖廟冒險橫渡黑水溝移民台灣的那一條龍,已經不再是「閩」字那一條蟲。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