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

客家人要對自己有信心

【2017.10.21/新聞大聯盟專論】

客委會在9月下旬發出新聞稿,對於有媒體刊登的影片中,用「客人仔」來形容客家人,認為這種說法是輕蔑之詞,因而提出強烈抗議。

在這篇新聞稿中,客委會認為不應該用「客人仔」來形容客家人,但是沒有告知外界,正確的用法應該是什麼,以後如果有人以台語稱呼客家人,怎麼說才不會被抗議?

客委會還說,在那段影片中提到,「爸爸是客人仔,媽媽是台灣人」這樣的敘述方式,感覺到客家人不被認為是台灣人。通常,當有人稱呼某某人是客家人,有一種意思是他們是會說客家話,而台灣人講閩南話、不會講客家話,差別在此。

包括外省人、原住民,只要居住在台灣的2300萬同胞,基本上都是台灣人,例如現在說某某人是外省人,意思是他可能會講某些大陸省份的方言,或是要表達他的故鄉有什麼特色,對原住民的稱呼也差不多如此,要區分他們是哪一個原住民族、具有什麼特色,例如講到張惠妹是原住民,有時候是要強調原住民天生就比閩南族群要有好的嗓音。

族群已經不是問題,客委會對於稱呼,若認為不妥,應該澄清、以正視聽,但也不要陳義過高,把講這些話的人,扣上有族群偏見的帽子,太過敏感。「族群本無事」、「庸人勿自擾」,客委會與客家人要對自己有信心點。

最新消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