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

為什麼台灣非要參加國際組織?

【2016.10.02/新聞大聯盟專論】

台灣今年沒有參加國際民航組織大會(ICAO),前幾年以「非政府組織觀察員」名義參與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今年有8個非政府組織申請「週邊會議」也沒有獲准;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大會,參加情況也不樂觀。換句話說,台灣在2016下半年的國際大會都被中國封鎖,明年的WHO會議是否有轉機?

2005年中國與WHO秘書處簽下的備忘錄,把台灣當成中國的一省,未來台灣參與WHO、WHA各種活動都要經過北京同意。以ICAO為例,桃園機場在近10年來貨運量排名全球10名以內,客運量也是排名11名,即使不參加國際組織,各國也不可能遺漏台灣作為一個重要的位置。

所以,蔡政府盡力想要辦法要參與國際週邊組織,目的是甚麼?如果要以「中國台北」名義、被當成中國的一省,且只能在旁聽,連發言都不行,而且國際不見得會因為台灣沒有參加而忽略。

台灣在2003年SARS之後,已經成為國際防疫的一環,實質功能已經達成,只剩下主權展現的意義,如果「台灣主體性的呈現一直都是負面意義」,到底還要不要參加?

這些國際週邊組織,飛航、衛生、打擊犯罪、反恐等,不能說台灣可自外於國際,而是國際對台灣的需要,更多於台灣需要國際,如果中國阻擋台灣參加,而台灣在實質上並無損失,就應該調整兩岸與外交政策,把實力放在更為實際面的事務上,否則為了參加沒有太大意義的國際會議,政府要整個動起來,結果常常是白忙一場,得不償失。

最新消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