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

健保開辦17年 虧損突破逼近770億

國內一項研究發現,全台2000年至2017年就醫人數不增反減,但平均就醫次數增14%、就醫費用更暴增95%。多名專家呼籲,健保應導入使用者付費概念,不應再吃到飽,杜絕浪費。

健保財務連年虧損,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1年底健保虧損恐突破新台幣771億元,安全準備金也將低於一個月,達到調漲保費標準,健保費率調漲迫在眉睫。

台灣經濟學會、台灣健康經濟學會、陽明大學防疫科學研究中心今天舉辦「疫情下的健保改革,世代對話研討會」,邀請衛福部、醫界、學界等專家與會共商健保改革方向。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李純馥表示,部分負擔是調整保費時必須同時面對的問題,但每逢出現類似討論,大家總會先問「是不是要先節制浪費」,一旦部分負擔、費率雙漲,可能就會犧牲一名部長或署長。

不只如此,李純馥指出,多數民眾也認為浪費永遠是別人,自己都是該用的,導致各種部分負擔調漲遲遲沒有共識;原本恢復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藥品部分負擔,外界也擔心慢性病患者因此不規律用藥,最後同樣無疾而終。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國內一項研究指出,綜觀2000年至2017年,就醫人數減少0.3%,每人平均就醫次數從12次增至14次、增約14%,但醫療費用卻從人均8422元飆升至16496元,暴增95%。

洪子仁說,健保署常將健保費暴增歸咎於分級醫療未落實,但進一步分析發現,多達八十五%重大傷病都在區域級以上大醫院,90%的感冒等初級診療都在診所就醫,顯示多數民眾早已具備分級醫療觀念,但仍有一大部分慢性病患者,穩定時可在診所,有狀況仍要到大醫院,這才是未來分級醫療應該解決的問題。

洪子仁認為,健保改革應「多用多付、少用少付、大病免付」,非急重難症患者使用高價影像檢查應收取定額或定率的部分負擔,藥品部分負擔上限應從200元調漲至500元,且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應收取藥品部分負擔,建立使用者付費觀念。

近來許多專家、團體都支持調漲健保費率,但醫勞盟理事、外傷醫學會前理事長簡立建有不同看法,他強調,不僅不應漲價,甚至應降價,健保總額應回歸使用者付費、給付不應再吃到飽,對於幾乎沒就醫的民眾應少收點或退費,常就醫的民眾應多付一些。

他舉例,同樣是撞破頭,在美國就醫縫傷口可能要花2萬元,民眾可能因為不想花錢,簡單貼個OK繃就好了,反觀台灣,很多人一點點小擦傷、蚊子叮咬都往急診跑,有些人健保卡一插,發現急診就醫紀錄多達上百次。

此外,簡立建認為,健保在無效醫療上浪費太多錢,很多長期臥床的植物人,整天在安養中心、醫院、急診室間徘徊,即便早已無意識,至今仍在使用健保費維持沒生活品質的生命,應該停止給付,若只是一味漲保費、漲部分負擔,「水壺底有漏洞,再怎麼加水都不會滿」。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提問時也提出不同看法,她認為,台灣的醫療院所像便利商店一樣,毫無節制地開,卻忽略台灣人是否真有這麼多醫療需求,以台南為例,一條街短短500公尺就有多達十家診所,當醫療可近性無限擴張,該如何減少浪費,值得各界關注。

最新消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