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

退撫基金會破產?銓敘部:不謀改善將有財務危機

【2017..04.23/新聞大聯盟巡迴特派記者劉戡宇報導】退撫基金會破產是恐嚇人的嗎?銓敘部23日以「 退撫基金已達成熟期,若不正視其財務危機並謀改善,就會發生用罄情事」來回應動部勞保處前處長孟譪倫的不會破產說法。

銓敘部長周弘憲23日針對勞動部勞保處前處長孟譪倫在軍公教發表「退撫基金財務非常好,不會破產、政府說退撫基金有潛藏負債是來恐嚇人的以及年金制度一定要採隨收隨付」等言論,他回應指出,孟之說法實與退撫基金財務現況不符,退撫基金已達成熟期,若不正視其財務危機並謀改善,就會發生用罄情事,

周弘憲指出,退撫基金從84年7月1日建立至今已邁入成熟期,成長收入有限,近10年來參加退撫基金的人數都只維持在62萬人左右,但給付支出卻快速累增,尤其是支領定期給付人數成長驚人,從94年度為121544人,累積至105年度已高達306639人;退撫基金收支情形,在94年度收繳收入為478.31億元,給付支出為195.82億元,支出金額佔收繳收入比率方為40.94%,但自103年起收繳收入已不足支應當年度給付支出,收繳收入比率達105.64%,截計至105年度收支失衡情形更為嚴重,當年度收繳收入僅為596.07億元,給付支出卻高達785.84億元,收支比率達131.84%,也就是說收入100元,卻要支出131.84元,此種收支失衡情形正逐年加劇中。

從前述退撫基金實際收支情況來看,退撫基金的給付支出自103年起已經沒有辦法由當期收繳收入來支應,必須動用之前累積的本金餘額,相對的也壓縮基金可運用收益空間,而這種狀況若沒立即設法改善,反而持續惡化,長期以往就是讓退撫基金餘額快速侵蝕,終至歸零。截至本年3月底止,基金累積餘額約為5577億元,對照前述快速累積的給付支出及退撫基金第6次精算結果,預計在14年後(120年)基金餘額就會用盡了。因此,孟前處長斬釘截鐵說,退撫基金財務非常好,沒有破產問題,顯然與退撫基金實際財務狀況不符。

周弘憲說,政府依照精算報告如實揭露退撫基金應計負債為,一,所謂潛藏負債,是指基金未來須支付退撫新制年資應給付的法定義務支出並扣除已經提撥準備的基金餘額後,所剩應支付的差額;二、軍公教人員退撫基金於建立之初就採不足額提撥,依當時精算提撥費率約應為13%始足夠,但實際上卻只按8%提撥,依照退撫基金第6次精算結果,軍公教人員適足提撥費率分別應為38.14%、36.98%及41.18%。

但至今實際提撥費率仍僅為12%,明顯提撥不足,退撫基金應計給付為2兆7,144億元,但已經提存準備金額卻僅有5,948億元,未提存準備金額仍有2兆1,196億元,這也就是退撫基金未來應再給付的負債;為避免未來應再給付的負債超過未來繳費人口所能負擔之程度,政府不能漠視,必需持續精算掌握並採取適當作為控制負債增長情形,政府基於負責任的態度,如實公布相關財務狀況,絶不是孟前處長所說,政府是拿潛藏負債來恐嚇人。

周弘憲強調,面對國家人口結構劇變情境下,隨收隨付的年金制度,會讓未來的年輕人添增極為沈重的債務,如一,所謂隨收隨付制有以政府逐年編列預算支付當期退休金,也可以說是以當年度在職人口繳納的費用,支付領年金人口之給付,所以在該制度下,工作人口與老年人口之比例,會直接影響年金所得替代率與提撥費率,近幾年來退撫基金隨著我國人口結構快速高齡化及少子女化的劇烈變化,支領退休給付人數快速累增,退休給付年限也相對增長,已使退撫基金自103年度起發生當年收繳收入不足支應當年度支出情形,而且此種情形正在逐年擴大中,難以在現階段採行所謂的隨收附制。

二、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有其社會經濟條件,以經濟條件良好的德國為例,在二次戰後所建立的隨收隨付制,也是建立在人口紅利及經濟成長的基礎上,但人口結構改變及經濟遲滯是當前國際社會經濟情勢,德國採行隨收隨付制的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亦面臨嚴峻挑戰,迫使該國也不得不就其隨收隨付退休制度採行節流措施,逐步延後退休年齡及調降退休所得,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機構之社會安全財經專家亦曾提出研究建議,因應人口老化所致年金財務問題,財務面宜由隨收隨付調整改採準備提存方式。

綜前所述,孟前處長以其過去參與勞保年金推動的經驗,大力主張退撫基金應採隨收隨付並以當期收入支應當期支出,其見解顯然未隨著現今人口結構與社會政經環境的劇烈變化與時俱進,也忽略現今退撫基金嚴重收支失衡的真實現況,蓋以年金制度是社會安全網絡建構的基礎工作,其運作是否順利的關鍵則在其財務是否穩健,因此,年金改革當以建構一個「人人都領得到退休金」以及「合理及長遠可行」的年金制度為第一等大事,不宜僅憑臆策或個人理念來主張。

對此周弘憲再度表示,若是照孟前處長所言將退撫基金採隨收隨付並以當期收入支應當期支出,而且只要維持1年安全準備,對於所有退休人員及還未退休的軍公教人員來說,亦無法給予長遠充份保障,同時也是加重未來年輕軍公教人員負擔,把眼前財務危機及用盡的風險轉嫁給後代子孫,絶非國家長遠發展之福。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