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爭選台北市長 是國民黨內的淘汰機制

【2018.03.05/新聞大聯盟專論】

國民黨越來越人要參選台北市長,在蔣萬安不選之後,新冒出來的有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前桃園縣立委孫大千,再加上先前表態的丁守中、市議員鍾小平,還有一堆被點名的前政務官等,究竟他們選真的還是選假的?

其實,很容易看,在他們宣布參選之後,就鮮少有他們的消息,連新聞露出都很困難,這表示即使他們很努力的跑基層、拜票,曝光度不高就是致命傷。曝光度會增加知名度,知名度幾乎就是支持度,如果他們連曝光的機會都很少,他們要拿什麼競選台北市長?

外界認為這麼多人搶著要表態參選市長,有很多原因,有的要刷存在感,有的要證明自己寶刀未老,有的要向黨中央爭取協調機會,或許換得其他的好處也說不定,這些都有可能,但也許都不對,說不定有人真的要宣揚理念,有的是不認同柯文哲,問題是,這樣的國民黨很難團結。

不團結的國民黨原因何在,當然是黨主席、領導中樞有問題,或是他們本來就看不慣吳敦義,這是國民黨的內憂,是第二次下野後國民黨內部派系掙扎的過程,這是不然要發生的事,也必須經過一次的再篩選與淘汰,才能證明國民黨誰適者生存?

在黨主席選舉時,已經有四組人馬角逐,當時的競選沒有把不適者淘汰,現在有人爭先恐後表態參選市長,看起來是民主現象,但黨內民主不代表是真正民主,吳敦義看似無為而治,但也只能依賴外部的民主機制,來淨化國民黨。

最新消息

296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