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指中美衝突 中國準打打持久戰

【2018.10.12/新聞大聯盟報導】中央社報導,當前中美關係陷入前所未料的低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認為,兩國衝突已經從經貿蔓延到外交、安全和社會文化交流;中國在經貿上已經有「持久戰」的長期準備。

吳心伯表示,從美國副總統彭斯4日發表指控中國的演講談起,分析中美關係現況、兩國貿易磋商接續可能進展以及中國的應對。

他指出,中方對彭斯的講話是重視的。演講有三個方面值得注意:一、美國對中國總基調是消極、負面的,演講內容是對去年美國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政策體現。二、中美的摩擦和競爭已從經貿往其他領域延伸。三、接下來中美關係恐怕還會保持緊張升級的態勢。

吳心伯說,當前中美關係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冷戰,因為還不到那地步、也很難到那地步,畢竟當年美蘇之間沒有經貿往來,彼此在全球範圍內競爭,而且還有意識形態對抗,但中美之間「已經嗅到冷戰的氣息」。

他透露,不久前訪美歸來,親身感受到華府氣氛,不分黨派都在比「誰對中國更強硬」,或是把中國極度妖魔化。

對於中美貿易磋商目前的進度,吳心伯表示,中國要問的問題主要有二:川普是否真的要談判了,以及美國決策層是否已形成共識。由於美國當前經濟情勢好,「川普還覺得有施壓空間」,11月初美國期中選舉前應該都不會再談。

面對美國施壓,吳心伯認為,中國已經開始的調整主要還是在經貿政策上,包括降低對美投資轉而推動國內投資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加大力度自主研發技術、可能會減少持有美債等。

他指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4月在武漢說,「下一步科技的攻關要摒棄幻想,靠我們自己」。9月在東北視察時說,中國被逼著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這不是壞事,中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這些講話都釋放了長期要減少對美依賴的訊息。

在安全領域,中國可能會在南海「加大跟美國鬥爭的力度」。9月底時,美國飛彈驅逐艦在南海遭遇中共海軍軍艦逼近,雙方距離僅41公尺左右,美軍驅逐艦被迫改變航道。

吳心伯認為,中美在南海不能排除軍事衝突在內的任何可能性,因為中方對美方「自由航行」的解讀,還是會放在兩國整體關係的背景來理解。

在對台關係部分,儘管彭斯講話中肯定了台灣的民主道路,並指責中國威脅台海穩定,不過吳心伯說,大陸是否改變對台灣施壓的做法,主要還是取決於兩岸關係如何,甚至「對台施壓一部分也是做給美國看」。他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兩岸關係很難有顯著改善。

面對中美之間的衝突長期化,中國的應對究竟會讓自身更封閉或是更開放,吳心伯說,官方媒體近來強調改革開放,這是一個信號,中國應該會朝著擴大改革開放來走,讓貿易戰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動力。

最新消息

295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