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宛如談新創 正視新創需求、謹慎開放人才

【2016.03.02/新聞大聯盟記者李克強台北報導】立法委員余宛如2日舉辦「新創產業邁向國際的因應與挑戰」新創座談會,了解新創業者對於國際人才的需求與面臨的困境。現場有超過百位新創業者、在台外籍人士到場參與並分享親身經歷,立委顧立雄、陳曼麗、吳焜裕、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長劉佳鈞,皆與會聆聽新創業者的想法與建議。

德商媒體集團亞太區投資長楊致偉表示,在美國,有三分之一的矽谷科技公司由移民子弟創辦,Tesla、SpaceX創辦人Elon Musk是南非人,他當時沒有去美國發展,可能沒有機會讓公司發展成現在的規模。台灣的市場很小,需要走向全球市場,因此更應該把台灣變成有跨國行銷、跨國開發能力的起點。他建議可以採取總量管制、限定產業的方式開放外籍人才來台,一方面保障台灣青年的權益,也讓台灣的新創產業可以發展。

來自美國的Holly Harrington 現在在台灣創新競技場(TSS)協助台灣新創團隊進入國際市場,她接觸到許多新創公司都想找外國人一起工作,協助跨國行銷、接觸到國際市場。她說許多人擔心外國人來台會排擠台灣年輕人的工作機會,但台灣年輕人跟外國人的工作是不一樣的,舉例來說,她現在做的工作並沒有其他台灣人可以做,不是因為自己很厲害,而是因為美國是他了解的市場、英語是他的母語。來台灣17年的Elias也說,如果要讓台灣公司有更國際化的想法與機會,最快的方法就是聘請國際員工。

蓬勃運動事業有限公司執行長徐正賢,放棄美國H1B工作簽證回台創業推廣運動事業,一共聘用了12位外國人來台工作,選手國籍高達20多個國家,然而申請制度繁複,經過層層關卡還不一定能讓外國人來台。徐正賢舉例,我們不能聘用費德勒的私人教練來訓練台灣運動員,因為私人教練在台灣的法規不算真正的工作經驗。政府究竟是要防弊?還是要興利?

Sudo速度資訊創辦人林宛靜提到,台灣的勞工相關法條都還環繞製造業打轉,國家法規沒有在前進,台灣的進步就會十分緩慢。四年前,台灣的網路產業走得比新加坡還前面,當初擁有很多好的工程師、大量資金,但卻沒有擁抱國際,讓國際的想法融進台灣公司,讓台灣的產品與服務走向國際市場,是非常可惜的地方。

現場百位台灣人與外籍人士,有些是雇主身份、新創事業創辦人,也有投資人,對於新創事業的發展政策抱著殷切的期待,希望新政府能夠立即有所作為。潮網創辦人徐挺耀表示,過去八年沒有解決的問題,需要集中火力討論並快速解決,一定會有各種不同價值主張的聲音,但台灣不能再等下去了。

立委余宛如表示,座談會不只是讓創業者講自己的故事,更是從每個案例中發現問題,讓新創業者的聲音直接被相關部會聽見,政策制定時才不會有隔靴搔癢的感覺,甚至是造成各方爭議,讓開放的美意被拖延。台灣需要更明確的人才、人口政策,針對有疑慮的修正法案先暫停,但對於急迫的需求應該迅速討論並解決。勞動力發展署也承諾,會再收集多方意見再調整並擬定新的政策。

298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