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23年首度零舉債 陳菊帶領高雄繼續前進

【2017.12.25/新聞大聯盟報導】高雄市長陳菊的任期將於25日邁向第12年,陳菊表示,高雄過去承擔國家發展重工業的使命,卻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在她11年來的任內,致力以有限的資源,完善基礎建設、改善生活環境、推動產業升級,成功翻轉宿命,將重工大城轉型為宜居城市、台灣的亞洲新灣區。

陳菊強調,市府始終堅守財政紀律,淨舉借不僅連續7年下降,今年更成功達成23年來首度零舉債,歲出入更可望平衡、4億元盈餘將全數投入實質償債,使高雄的財政與建設,往更加良善的循環前進。

副市長許立明進一步說明,高雄今年達成睽違23年來、首度零舉債的歷史里程碑,更首次有盈餘可償還債務。他強調,市府的每一筆舉借,皆用在最有需要之處;雖然高雄財政有結構性的問題,而在縣市合併後,中央不僅減少補助,市府更有高高平等的重責大任,但市府還是在推進並接連完成各項城鄉重大建設後,在2017年達成零舉債的目標,歲出歲入的結算更可望達成平衡,預計有4億盈餘,將用來實質地償還債務。

陳菊表示,這11年來,與高雄人一齊打拚,推進城市的改變,從捷運通車到亞洲首座無架空線輕軌系統上路,並舉辦生態交通全球盛典,在高雄嘗試世界最先進的公共運輸;從世界運動會、亞太城市高峰會、全球港灣城市論壇,看見高雄邁向成為國際城市的驕傲;而縣市合併後誕生的亞洲新灣區,將帶動產業的多元發展,為高雄的未來做最好的準備。

陳菊並細數縣市合併後的政績,為弭平城鄉差距、落實高高平等的施政理念,在基礎建設方面,實行38個行政區區區有公車、建置六大轉運站、自行車租賃站300站,完成1000公里的自行車道目標;開闢3328公頃的公園綠地,市民可享受綠地面積為六都之冠;興建15座滯洪池,總滯洪量達326萬噸,解決了多年來的淹水問題;更打造21個、1055公頃的濕地公園,將高雄打造為兼顧生態與安全的宜居城市。

產業轉型方面,華邦電、穎威、日月光、默克等半導體產業累積投資5000億元,形成完整的產業聚落;會展產業大幅成長,並成功爭取到國際會議協會(ICCA)2020年會主辦權;成功爭取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在亞洲新灣區打造的體感科技園區,為新興產業注入活力;與台大、成大、中山合作成立材料國際學院,為尖端材料產業儲備人才;並將持續推動高科第二園區,擴充科技產業的能量與腹地。

陳菊表示,明年是她擔任市長的最後一年,盼能奠基高雄的百年未來,讓世世代代的高雄人在這座城市永續發展,將持續推動覆鼎金公墓遷葬,並將該處打造為雙湖森林公園;改造閒置已久的少康營區,轉型為森林公園;改善鳳山體育園區之設備與建設;鐵路地下化後,完美縫合都市空間,創造左營到鳳山之間共15公里的綠色廊道;環狀輕軌第二階段及捷運紅線延伸到湖內、興建捷運黃線,進而完整大眾運輸路網。

陳菊並率領市府團隊深深一鞠躬,以感謝市民朋友這一路走來的支持。她說,11年來、共4000多個日子裡,每一天都是戰戰兢兢、一步一腳印的落實施政理念與價值,她對於這座城市每一年都比前一年進步,感到相當欣慰。

最後,陳菊將天下雜誌副總主筆林倖妃所撰寫的《花媽心內話:陳菊4000天》贈予到場採訪的每位媒體記者,感謝他們的一路相陪、共同記錄城市的進步與轉型,並期盼未來媒體朋友們能持續督促市府繼續前進。

最新消息

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