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防災型都更就像海市蜃樓

【2016.03.01/新聞大聯盟專論】

台南206地震,讓今年的春節,全台灣民眾都在關注維冠大樓的倒榻救災行動,張揆多次南下關心指揮、這樣的精神很讓各界感動,而且不分黨派,權力指示災後重建及各項民生物資的調度,這是馬政府行動效率相當高的一次。

地震之後,內政部表示要在一個月責成營建署規劃防災型都更的政策,不過,在李鴻源部長時代,他也曾責成營建署完成大台北地區潛在危險區域要先行辦理都更,台北市部分,士林、北投、大同、中山、萬華區;新北市部分有板橋、新莊、五股、三重、蘆洲等區,不知此版本內政部及營建署還用不用?是束之高閣還是奉為圭臬?有專家指出,如果6級以上地震發生在大台北,起碼要倒榻6千棟房屋以上,有科學根據、實際上會發生嗎?

再者,都更的權責,是要由民間自主?還是政府主導?部分美學及建築專家都認為,真正要保障民眾的居家安全與城市美學,「大面積都更」才比較可行,若沒有政府公權力來主導,要仰賴民間自主都更,恐怕是隔靴搔癢,有的甚至只是拉皮也要稱為都更?

事實上,從這十幾年來的經驗也發現,地震與災情通常都發生在讓各界有點意外的地區,921大地震,其本身並非地震帶,後來才發現是台中大里有條斷層帶;此次震央在高雄美濃,但受災最重的是台南永康,永康這裡也沒有斷層帶。換言之,現在若把焦點放在可能的潛在危險區,是否下一次在發生大地震時,又出現令人意外的情況?

至今為止,內政部最快的第一個防災型都更會是哪裡,外界仍一頭霧水?是先建後拆、還是先拆後建?土地問題有解決方法嗎?仍要協調國防部釋出營地?經費方面,預計編列多少預算?新政府上台後有可能推翻整個政策嗎?這些,都是令人滿腹疑惑,卻找不到答案。

最新消息

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