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極端氣候加劇 水利署應用物聯網與AI聰明治水

受到極端氣候影響,旱災與洪水的風險同步升高。水利署署長賴建信表示,因此氣候風險管理非常重要,不論任何一種狀況,也都要科技來支援。而號稱科技之島的台灣,正以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創新手段治水,展現超前部署,化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的思維。

「前瞻基礎建設」之「數位建設計畫-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水資源物聯網」計畫自107年起啟動執行,至今為止,水利署第六河川局「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榮獲「2019防災科技應用技應用技術優質獎」、第七河川局「高屏溪智慧河川建置方案」,榮獲「2020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政府智慧治理組─智慧水務獎項、而近期水利署第九河川局以「九河你在一起-智慧河川管理平台」為主題,參加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所舉辦的「2020雲端物聯網創新獎」獲頒傑出應用獎的首獎殊榮。

該水利署第九河川局的「智慧河川管理平台」,轄區涵蓋花蓮溪及秀姑巒溪流域,幅員遼闊,但在人力資源有限情況下,遂應用雲端物聯網技術,在防汛防災上,於防汛熱點佈設「IoT感知器」及監控設備、結合AI人工智慧開發「雲端水位及淹水預報」,提供預警訊息輔助防災決策。

在智慧工區管理方面,為防範汛期河道施工人員及機具遭受溪水暴漲威脅,研發智慧工區警示系統,藉設定工區鄰近雨量站及水位警戒站告警之警戒值,如同「雨量鬧鐘」,當降雨或河川水位達到設定告警的警戒值時,即可由現場警報設備揚聲示警,並同步利用LINE推播通知,確保工程現場人員及機具可從容安全撤離。

這套以創新思維與技術開發的系統,為全國首創並申請新型專利中,已應用於第九河川局的防減災工程;此外,智慧河川管理平台已將九河局轄管超過370公里河堤及海堤的紙本防洪記載表,進行數位編修為堤防誌記,進一步納入歷年災修與水利建造物檢查資訊,建置「堤防數位履歷」進行堤防全生命週期管理,為數位河川治理奠定基礎。

而公私協力與資訊公開等概念也納入該系統中,更使得當前河川治理與管理成為典型的跨域共學,也被譽為真正落實民眾參與與資訊共享的友善溝通平台。以鱉溪河川復育為例,自2019年起推動的還地於河以及還石於河工作,即是運用本平台收納之UAV三維模型進行對話溝通及策略討論,大幅提升跨機關以及與在地民眾溝通之成效。

以科技支援治水之外,賴建信也強調,治水最好的作法是讓全民都有風險意識,透過大家共同參與,提高危機意識並採取因應行動,例如透過兵棋推演,提前在區域防汛熱點進行盤點,配置抽水機等等,必須有這樣的風險意識從事治水,而非等到災害發生了才反應。

最新消息

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