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教育部成果展:美感教育開發計畫

【2015.10.22/新聞大聯盟記者李克強台北報導】為推廣「跨領域美感教育」之實施成果,教育部於10月22及23日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一樓演講廳舉行「中等學校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全國成果發表暨專題研討會」暨課程海報展。「中等學校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是由教育部在103年5月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辦理,協同台北市立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與全國5所國中:新北市立竹圍高中國中部、彰化縣立和群國中、高雄市立前峰國中、花蓮縣立國風國中、澎湖縣立澎南國中。5所高中:台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台中市立長億高級中學、國立台南北門高中、國立屏東高中、國立台東高中,共10所實驗學校教師團隊,開發以藝術為核心之跨領域美感課程,活化學科教學,深化學生體察美感與實踐美感的生活能力。

新北市立竹圍高級中學國中部:103學年度上學期連結了視覺藝術與家政學科,以「食色幸也」單元揭開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的序幕。學校七年級學生在跨領域美感實驗課程中,分別運用在視覺藝術課所學到的色彩學基礎概念與家政科的食物營養和食物設計。下學期更嘗試了在國中八年級的數學科,進行亮眼的實驗課程設計,結合視覺藝術及數學的比例概念,引導學生從大自然、藝術品、生活視覺識別系統中所呈現的比例之美,學習黃金比例、黃金分割的數值等知識概念,充分發揮以跨領域美感課程活化學科學習的理念。

彰化縣立和群國民中學:跨領域美感課程設計之教學對象為一年級新生,地理教學內容以一年級課程:「臺灣的位置與範圍」、「臺灣的區域特色」做為「地圖」教學的重點,在視覺藝術老師的帶領下,引導學生創作出有別於傳統紙張繪製的地圖,便於收納與攜帶且不易損壞;在地理課程進行時,學生隨時拿出使用,以建立地理科地圖概念的基礎。另外,該課程也希望藉由視覺藝術科的實作技巧,讓學生透過自己的雙手拼貼出色彩豐富的臺灣,使學生對「地圖」產生高度的興趣,奠定其將來課程學習的情意基礎,並經由對縣市特色的探索,了解各地的藝術文化內涵與自然和人文環境的關係,將人為關懷概念深化心中,達成社會領域與藝文領域的共同教學目標。

高雄市立前峰國民中學:運用戲劇策略融入英語教學,對於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興趣及能力有相當程度的幫助。藉由「戲劇」元素,將「教室」轉化為「劇場」,學生從被動的「觀眾」起身轉變成為主動的「演員」,在導演老師的引導下,讓同學參與小組討論、上台報告以及戲劇表演,用語言去體驗、感覺真實生活情境,藉此幫助同學以互信、體諒、真誠的態度去面對他人,甚至更進一步從文化多元的觀點去瞭解、包容及接納外國文化。

花蓮縣立國風國民中學:結合視覺與社會領域,在八年級美術班實施。課程結合眾多議題來表現花蓮之美,希望學生能多關注在地之自然景觀與文化特色。由於美術科教師承辦行政工作、兼跨領域美感計畫之行政協調工作,較易掌握計畫進度,並有效推動跨領域美感課程。老師帶領美術班學生於水墨課中發展地理、歷史等文化多面向之觀察表現,再結合其他教師教授各社會領域學科,將水墨創作活動延伸至在地的觀察與描繪,帶領學生了解在地風土民情與藝術生活。

澎湖縣立澎南國民中學:跨領域美感實驗課程以「骰子繪本」結合視覺藝術與國文教學,透過學生撰寫作文的方式,收羅當地的故事與傳說、甚至是社區中微小的事物;經過學生的用心紀錄與繪製,成為一個承載當地人集體記憶的寶庫,值得細細品嚐與感受社區樸質動人的文化風情與生命故事。骰子繪本不同於一般的繪本,需要繪製大量的圖案或是撰寫精簡的文字內容,以呈現每個社區的不同事物特色;或利用漫畫簡單詼諧的手繪方式,讓學生呈現不同社區的不同風味,除符應各項課程學習指標,也達到學生活潑有效的學習。

台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跨領域美感實驗課程運用在高一的班級,在課餘時間進行合唱比賽練習;由於許多學生對於發聲的正確方式,以及對於音準的練習,常常會有困惑。為了加廣物理課程的內容,增加學生多方面的學習知識,所以在設計聲波的課程時,融入音樂元素,並應用科技(APP)與身體保健(聽力與聲帶)兩部分,使學生於物理學習中,又能學習對音樂鑑賞與創作的能力。針對新世代的跨領域教學趨勢,該校適時推動了物理學科與音樂學科的合作,開發屬於高中生的物理及音樂課程。

台中市立長億高級中學:由音樂科出發,藉由欣賞、聆聽阿拉伯音樂、平均律音樂,體驗不同音律之美,並打破大多數同學不曾接觸過中東音樂的經驗。藉由操作電子琴鍵盤,初步以視覺認識12平均律。其次經由數學科介紹等比級數,進而介紹12平均律的數學基礎,並以反證法破除許多同學對平均律的認知迷思(以為是等差級數)。最後英文科教師以英文讀本及歌曲,介紹世界地圖及阿拉丁故事,並以著色方式讓學生想像阿拉伯世界對色彩、音響的形象。

國立台南北門高級中學:鑒於現今大多數學生生活與自然脫節,對校園中的動植物習以為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學校特地規劃透過遮眼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利用視覺以外的其他感官探索校園,再重返視覺感官,去觀察並描繪樹葉。另外由科學繪圖(博物學繪圖)地景藝術、植物藝術,導引欣賞自然之美。視覺藝術與生物科合作為生態模型製作,請學生分組製作生態系模型,分組報告其生態特徵,並指出臺灣或世界正面臨的生態威脅與危機;除了強化學生的知能,並與生活當下正在發生的議題結合。

國立屏東高級中學:將國文課本中的〈桃花源記〉文字結合音樂與影像的欣賞。以音樂鑑賞方式,透過音響所呈現的擬音效果,如季節、雷雨等,使學生發揮聯想能力;並透過流行歌曲MV的畫面,讓學生與〈桃花源記〉課文想像有所聯結。在文字美感方面,讓學生選出一首〈桃花源記〉的主題曲,使文字的美感體驗有所堤升,並增加其文字的想像能力。最後進行團體「金頭腦」趣味遊戲,測驗學生對於〈桃花源記〉文本內容與相關音樂的理解程度。

國立台東高級中學:期望學生能透過田野調查,了解故鄉特有風土民情,並將故鄉文藝創作轉為詩詞風貌,運用音樂概念與音樂知能依詩詞意涵進行樂曲創作。以故鄉書寫為藍本,配合由之而生之歌謠,透過肢體舞動方式呈現。最後則是期望具有歌曲詮釋與表達能力,展演活動時,能有良好的臺風,盡情演唱、演奏及展現肢體律動。未來將透過電腦數位化的應用,協助學生以數位化方式編曲或記譜,並以數位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執行團隊期望透過此成果發表暨專題研討會,藉由實驗學校分享教學實驗成果,喚起教育工作者共同關心跨領域美感教育的精進發展外,二則希冀藉著專題研討,廣納多元想法,使跨領域美感教育後續推動與延伸發展更趨穩健,為12年國教之落實奠定基礎。

最新消息

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