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貨貿第12輪談判破局 兩岸僵持市場開放

【2015.11.24/新聞大聯盟綜合報導】兩岸貨品貿易談判第12回合於11月23日結束,但未能達成共識,主要原因在於最受產業界關心的市場開放程度,因為雙方謹守底線,攻防激烈。經濟部表示,預計12月中下旬於台北舉行第13回合談判,希望年底前能夠成功談成。

23日晚間,經濟部貿易局、工業局召開記者會,說明此次貨貿談判過程,據相關官員表示,中方對台灣仍管制大陸615項農產品進口十分在意,要求我國必須給予中國等同世貿組織(WTO)成員的「正常化待遇」,雖然台灣已經針對四大產業、中小企業降稅獲得陸方承諾降稅,但本次談判仍無法達陣。

由於市場開放沒有達成結論,然而雙方就醫藥藥品、感光片、咖啡等115項產品達成原產地規則共識,雙邊防衛措施也有進展。

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指出,貨貿所談的工業產品中,除了面板是高科技產品,其他大部分都是傳統產業。我方主要就是爭取更多傳統產業、中小企業有比較好的關稅安排,可以持續根留台灣、不需要外移。他提到,面板、石化、機械、汽車等四大產業與中小企業相關產品,這次談判都有一些進展,但是未能達成最後的結論;最大的關鍵是,陸方對於正常化議題非常關注,希望能夠解禁目前兩千多項管制產品,我方有提一些配套與措施,但是都還需要進一步磋商。吳明機說,雙方都有共識,關稅安排能夠有利雙方產業合作,達到互利互惠、避免惡性競爭的條件。

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蕭柊瓊指出,我方想要爭取農漁畜、食品加工產品等更多的優惠;陸方訴求希望台灣解決目前615項農產品管制現象,我方認為,由於跟農民生計、糧食安全有關,「一定有必要」繼續實施管制。

我國有八成輸陸產品仍面臨關稅限制,陸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自由化比率有9成以上。被問到兩岸貨貿協議的自由化比率是否是以九成為目標?吳明機說,雖然雙方希望能夠提高自由化比率,「但是對台灣來說,有比較辛苦的地方」;陸韓之間沒有管制項目,台灣因為歷史因素,有兩千多項管制項目,「我們會用工業盡量來支援農業,避免農業受到開放衝擊,但也要加速產業升級與轉型」。

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