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 台灣女性乳癌重建待提升

台灣女性每年乳癌發生人數自1995年起的2838人已增至2017年的13965人,20餘年間成長近5倍。2017年新增女性癌症患者中,每4位即有一位是乳癌病友!所幸隨台灣醫療技術的進步,乳癌治癒率也大幅提升,然而部分乳癌病友除與疾病奮鬥外,還需面對乳房切除後的重建課題。

根據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乳癌患者其治療為切除(包含切除與合併化療、標靶、賀爾蒙藥物)者佔全數乳癌患者的42.4%,人數為6742人。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歐陽賦表示,評估腫瘤大小與癌細胞擴散程度,施予局部或全面切除的治療方式,以目前臨床觀察,切除治療中約有50%的患者是全部切除,而全切後僅有40-50%會回來重建,等於只有約25%的切除者進行乳房重建。

相較美國與韓國乳房切除後重建比例,皆超過5成的情況來比較,台灣乳癌病友重建率則有待加強;以專業醫療角度建議,如條件許可,選擇重建乳房不僅外觀較常人無異,更完善日後生活的便利性與自信心。重建若要更普及,醫師呼籲民眾日常須留意乳房重建的資訊,在面臨疾病時能與醫師共同討論、共享決策適切的方案。

乳房外科暨癌症中心專任主治醫師張智皓表示,乳癌重建初期,先裝置組織擴張器,讓預計植入的位置慢慢養出足夠的空間與組織包覆度,再進行下一階段的義乳植入。目前新一代組織擴張器已從早期的圓形進步到水滴型,讓重建後的乳房更能接近原有胸型的輪廓外,已不用外接導管,而採用羅盤磁力定位的方式注入食鹽水,更增加使用的舒適度與方便性。

自2000年起,每年乳癌新增人數破萬,以106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發布的癌症統計數據顯示,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5歲,為十大癌症中僅次甲狀腺癌外最年輕的癌症。乳癌年輕化趨勢,更顯術後重建的需要性。

時尚美妝達人崔咪,自2017年年末在乳房檢查發現為惡性腫瘤。經手術切除過程中發現腫瘤尺寸已達7-8公分,歷經切除與化療,放療後情況獲得穩定。一開始即有乳房重建的想法,但因淋巴有癌細胞擴散的情況,因此在醫師建議下待完成放療後,皮膚恢復穩定再執行,目前已於今年七月底完成。

崔咪表示,兩年間多次進出醫院,重建手術代表著身體終於要復原的重要里程,在重生後獲得更圓滿的自己。

歐陽賦表示,就復健與術後心理條件的考量下,乳房重建應不分年齡。近年在政府與相關醫療、基金會、病友團體單位推廣下,國人對乳癌衛教、乳癌篩檢資訊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乳癌重建的相關資訊則相對陌生,期待國人能有更完整的衛教知識,支持親友在癌後重拾自信圓滿人生。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