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如何克服失眠 中醫古書可以參考

「睡」是人類基本的生理需求,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台灣慢性失眠盛行率為約2成,女性多於男性,而且隨著年齡越大,失眠比例也越來越高,失眠與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有共病現象嚴重,高雄榮民總醫院台南分院醫師馮瀞儀說,中醫古書中針對睡眠有一些建議,可以作為參考。

馮瀞儀說,失眠症狀包括:入睡困難、容易淺眠或睡眠中斷醒來、過度早醒(睡眠時間過短)、睡眠時間夠但仍然疲倦(睡眠品質不佳),造成很多人困擾,也影響身心健康。而中醫古書中針對睡眠有一些建議,可以作為民眾參考。

馮說,《脾胃論》說到:「夜不安寢,裘厚熱壅故也,當急去之,仍拭汗;或薄而不安即加之,睡自穩也。」告訴我們被子的厚薄要適中,睡衣寬鬆舒適,環境氣溫(22至26度)、濕度(60至70%)適中。

《脾胃論》還說:「飢而睡不安,則宜少食;飽而睡不安,則少行坐。」消化系統的狀況也會影響睡眠,如果空腹胃嘈雜可稍進食幫助睡眠,如:牛奶、堅果、香蕉等含有色胺酸的食物可幫助入眠;而壓力大、飲食油膩會讓腸胃蠕動緩慢,餐後太快躺床入睡,均會引起胃食道逆流,此時可以起來坐一下或稍微走動一下,幫助腸胃蠕動,減少胃食道逆流的刺激。

《壽世保元》提到:「睡不厭蜷,覺不厭舒。蜷者曲膝蜷腹,以左右肋側臥,修養家所謂獅子眠是也。如此則氣海深滿,丹田常暖,腎水易生,益人多宏,舒體而臥,則氣宣而寡蓄,神散而不潛。故臥惟覺時可舒體耳。」告訴我們睡姿以側睡為佳,右側睡可放鬆身軀,比較不會壓迫心臟;左側睡可減少胃食道逆流。

《南華經》說:「最忌者,心欲求寐,則寐愈難。蓋醒與寐交界關頭,斷非意想所及,惟忘乎寐,則心之或操或縱,皆通睡鄉之路。」馮瀞儀表示,越擔心會失眠就會越睡不著,多慮者可用腹式呼吸集中注意力、放鬆情緒,當我們躺在床上準備入睡時,可將手放在肚子上,吸氣時感受到肚子隆起,吐氣時腹部收縮凹下,使用腹式呼吸可以轉移注意力,增加肺的擴張,幫助身體進行充分的氣體交換。

馮瀞儀呼籲,如果上述策略都嘗試過,還是睡不好,可求助中醫師協助進一步辨證開藥或針灸調整體質,讓民眾恢復身體的內在平衡而安穩好眠。

最新消息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