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山海屯社會企業,修復+創新,成為老屋記憶守護者


山海屯社會企業創辦人-許明揚 (圖/新創圓夢網提供)
 
青創Giver Bar的第八場活動,與臺南創育坊夥伴-山海屯社會企業、嘉義創育機構-嘉易創創育中心合作,在10/31舉辦的「記憶遺產-憶啟動起來」活動中讓參與者對老屋修復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也透過建築的老照片,一窺當年風華及面貌。
 
  山海屯社會企業的創辦人許明揚,在創業前就決定要設立一個社會企業,在草創期先成立工作室替代,並與當地的協會合作,透過協會爭取政府經費,而工作室進行修復相關的經驗累積,等到有充足的創業能量時,山海屯社會企業也孕育而生。今天的活動地點原址是安全針車行,內部修復工程正在進行,只能看見建築未裝修前的紅磚及屋樑,等到修繕完成,針車行會變成整條老街第一棟消失產業重新復興的街屋,同時賦予創業育成功能,化身為新化婦女工班共創空間及學習交流的基地。
 
  從2011年到2014年間,山海屯一直致力在推動傳統的社造工作,直到2014年參與社會運動期間,與許多回鄉參與的青年交流想法,才發現一般社造的歷程,難以追趕老街文化資產流失的速度,所以決定改變原本的方式,透過人、地、產三大環節,產生產業群聚、特色人文空間及文化商品等正向循環。與屋主溝通方面,以社造結合不動產投資經營的策略,將合作建立在互利協作的方式,取得屋主的信任,把屋子託付給他們,以文資保存為優先,透過策展同時作為品牌營銷場域,銷售產品獲得的利潤,再投入下一間街屋的保存。
 
  擁有豐富古蹟維護經驗的歷護工程行負責人郭國璽,看見許明揚對文化及老屋保存如此盡心盡力,也決定加入新化老街屋保存的行列,他透過歷史文獻比對、實地訪查等方式,全面的剖析新化老街房屋的歷史背景及建造原料,期望比照文化資產保存的方式,做最完整的修繕。新化老街是典型的日治時期歷史街屋,除了當時日本人引進的西方建築工藝特徵之外,也融入了一部份臺灣傳統建築的做法,而針車行是在1937年建造,透過鋼筋混泥土的樑柱,補強耐震程度。
 
  難得置身在未裝潢的老屋中,細細聆聽許兩位講者對新化這個地方的期許與熱愛,而青創Giver Bar活動舉辦的初衷,就是將這些在臺灣各個角落,默默在地方耕耘,可以透過更多元的形式傳達給每個人。你也想被熱情擁抱,展開熱血的旅程嗎?那麼下次請不要錯過青創Giver Bar系列活動,這裡將帶給你更多啟發(廣告)。


感謝所有參與民眾及嘉易創創育中心的夥伴 (圖/新創圓夢網提供)



歷護工程行負責人-郭國璽 (圖/新創圓夢網提供)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