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論文登上科學期刊 台大化學系趙彣揚威國際

【2015.01.08/新聞大聯盟台北訊】大學學測只考60級分,才大四就發表論文登上國際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程度甚至超過不少博士或教授,來自花蓮的台大化學系趙彣,以第一作者名義發表大氣中的活潑分子「克里奇中間體」和水分子的反應速度有多快,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人。

據指出,台灣一年難超過十篇論文可登Science,別說碩博士生,連中研院的研究員也不見得能達到,非常不容易。這次研究成果是由是由中研院原子分子研究所研究員林志民和其率領的團隊發表。因成果顛覆過去國外研究結論,獲Science青睞。除趙彣外,論文第二作者謝郡庭是美國史丹佛大學大二學生,第三作者是清大物理系碩士張俊宏,3人平均年齡23歲。趙彣說,「能上Science是因為老師厲害,還有團隊成員的合作貢獻……,我沒什麼感覺耶,就是繼續做研究。」

畢業於花蓮高中數理班的趙彣,加入管樂社打鼓,他自稱根本「玩瘋了」,除了數理科較好外,其他科目「通通不行」;靠著加入化奧培訓營、成績在前1/2,才能直接面試進入台大就讀。他的父親從事自由業、母親在公司擔任一般職員,對成績要求是「高中別紅字、大學要過」,平時在家沒事,以拆修腳踏車或其他家電為樂。

到台大念書後,因為人生地不熟,趙彣每天上Ptt當「鄉民」,連他自己都覺得過得「很頹廢」,直到大二下進入林志民的實驗室後,才終於找到好玩的事。

趙彣說,老師中研院研究員林志民曾發表過兩篇以上的論文,講述克里奇中間體(CI)在紫外線下有很強的吸收力,當時自己還未參與研究,只是在旁邊看,所以才會想出改以「紫外吸收光譜」來捕捉CI的方法。

他自己設計實驗,設計一條長75公分、直徑2公分的細管子,一開始在管子兩端放置兩面鏡子,希望能藉由6回的鏡面反射,達到好像把管子拉長6倍的效果,但發現平面鏡會把光點變得越來越大。他反覆測試,最後用一個凹面球鏡來聚焦,另一邊用一個稜鏡負責反射,終於讓CU吸收紫光訊號增加6倍,也就是在同樣訊號下,CI濃度只需1/6,在水的稀釋後生命期延長,就能看到更多CI與水分子的交互作用,「樹立量測的準確度將會好很多。」

今年畢業後,趙彣想先考研究所,希望可以繼續待在林志民的實驗室做研究。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