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胃食道逆流有6類型 分別對症下藥

胃食道逆流可說是現代文明病,經過治療即可緩解症狀。執業中醫師陳立芸表示,中醫辨證治療,通常分為6類型,治療時主要選用胃經,適合取足三里,此穴為胃經合穴,合主逆氣而瀉,有助調脾胃又可降逆氣,可望減緩逆流情況。此外,搭配脾經的太白、陰陵泉,兩者合用幫助強化脾胃,促使消化道更加健康。

倘若是肝胃不和或肝胃鬱熱,可以搭配肝經的太衝穴,此穴有助疏肝解鬱。陳立芸指出,倘若是肝胃不和證,主症常見泛酸、胸脅脹滿、噯氣、腹脹,次症常見納差、情緒不暢則加重、噁心欲吐、胸悶喜太息,適合用柴胡疏肝湯予以治療。

陳立芸指出,倘若是肝胃鬱熱證,常見反酸、胸骨後灼痛、嘈雜,次症常見心煩易怒、兩脅脹滿、口乾口苦、大便秘結,適合用左金丸合大柴胡湯予以治療。

倘若是中虛氣逆證,主症常見泛酸、泛吐清涎、噯氣、胃脘隱痛,次症常見食少納差、胃脘痞滿、精神疲憊、身體乏力、大便稀溏,適合用六君子湯合旋覆花代赭石湯予以治療。

倘若是氣鬱痰阻證,主症常見咽喉不適如有痰梗、情志不暢則加重、胸膺不適、燒心反酸,次症常見噯氣或反流、聲音嘶啞、胃脘脹滿、精神抑鬱,適合用溫膽湯合半夏厚朴湯予以治療。

倘若是氣滯血瘀證,主症常見泛酸時久、胸骨後刺痛或疼痛部位固定、吞嚥困難、次症常見噯氣、胸脅脹滿、嘔血便血、情緒不暢則加重,適合用血府逐瘀湯予以治療。

倘若是寒熱錯雜證,主症常見胸骨後或胃脘部燒灼不適、泛酸或吐清水、胃脘隱痛、喜溫喜按,次症常見食慾不振、精神疲憊、身體乏力、腸鳴便溏、手足不溫,適合用半夏瀉心湯予以治療。

最新消息

20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