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教育部舉辦第7屆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教育部第七屆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各科教材教法、國外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及國際史懷哲成果發表記者會,18日在國立屏東大學登場,政務次長范巽綠致開幕詞時表示,受到翻轉教學的國際浪潮的啟發,近幾年臺灣教育有了許多不同面貌,而教師在進行創新教材教法時常與國外交流,以學思達工作坊為例,由老師帶領老師,老師成為種子老師,這個滾動的力量是臺灣教育史上數十年來從未見到的現象,「老師們自己站起來了」。

研討會的亮點是,首次將研討會與海外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及國際史懷哲合併辦理,藉由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因應教學現場的新挑戰,勾勒出臺灣師資培育的圖像。

范巽綠表示,國外學者對臺灣都不陌生,我國的師資培育與世界各國建立很好的夥伴關係。教育部2016年開辦國外教育見習、教育實習計畫,至今補助近1200位師資生,其中2018年加入國際史懷哲計畫,鼓勵師資生赴發展中國家效法史懷哲精神進行學習、觀摩,這是一種進步趨勢。

新課綱在今(108)年上路,范巽綠表示,新課綱準備近十年,能否推動成功的關鍵在老師。她說,教育部與各縣市地方政府、師培大學攜手合作在前導及整備工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坊的教學研討,目的在培養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師資,落實新課綱素養導向課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溝通理解與運用科技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不斷進行學習,充實自我。

研討會10月18日、19日舉行,除國內專家學者外,還邀請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 克絲蒂·隆卡(Kirsti Lonka)教授、日本共榮大學和井田 節子(WAIDA Setsuko)教授、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葉儒智(Andy Yeh)教授,以及加拿大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 克里絲汀·蒂皮特(Christine Tippett)教授等國際學者與會,在兩天的研討會中,將與國內各領域學科教學之專家學者一同舉行3場次專題演講、國內及國際論壇各1場次,其中國內論壇將由國立臺灣大學師資生方珮雯分享其在澳洲的海外教育見習實習成果。

研討會將有6個論文發表場次,發表24篇論文(包含海報論文)。藉由專題演講、論文發表,使參與人員能有新知識的啟發,能落實於學校教學現場。

芬蘭學者隆卡以現象主題教學在專題演講中指出芬蘭的教育有以下奇蹟:以較少的花費創造較好的成果,在校時間短反而能得到較佳的學習效果,七歲前的遊戲式教學之後仍能得到好的效果,科學、音樂、工藝、體育及家政都是義務教育的主題式教學科目,教室成員組成多元有不同的經社背景例如難民的後代、中產階級之子,芬蘭青少年對於科學與生活滿意度位居世界前五名。

記者會上亦邀請106年度獲選教育部補助的國立東華大學芬蘭見習計畫參與團隊,分享芬蘭幼兒教育如何設計及實行情緒領域教學,以及過程中獲得的啟發,其中張琳同學表示:「此次見習讓我對於芬蘭的教育有更深一層的理解,看到他們很多課程都是以情意為主,認知為輔,且非常尊重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

在國外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及國際史懷哲成果發表啟動儀式上,范巽綠與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鄭淵全、國立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等,經由芬蘭、澳洲、日本、加拿大等國國旗插入儀式,最後由范巽綠將我國國旗插入點亮燈座,代表師資生赴海外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及國際史懷哲計畫正式啟動。

最新消息

11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