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郭瑋文 泰盟紙業執行總裁

【2016.12.10/新聞大聯盟特別企劃】

企業傳承與變革 甘苦自知

為了讓郭瑋文接受更好的教育,母親在她國中畢業時就帶著她與妹妹從高雄移居美國洛杉磯。

而曾經在臺灣經營濕紙巾貿易、有著精明幹練生意頭腦的母親,初到美國探訪適合郭瑋文姊妹就讀的學校時,發現當地餐館不論是中式、西式餐點,都有各式各樣用手抓取的料理,但卻不像臺灣會提供濕紙巾給消費者擦拭,直覺濕紙巾應該是一個相當具市場發展潛力的商品,因此在1994年一家人來到美國後,即在洛杉磯南艾爾蒙地的一間1700平方英呎(相當於47坪)小廠房、一部機器開始克難起家,創立「泰盟紙業國際公司」,並鎖定日本、中國等亞洲餐廳為主要客群,但因市場需求較小,初期的發展受到侷限,因此郭瑋文在課餘之暇及寒暑假期間,也會盡己所能到公司幫忙,並陪著母親四處參展觀摩,不僅從中累積了自己的行銷能力,更涵養出不怕吃苦與高度的抗壓力以及對餐飲旅館業的興趣,並在日後如願考取全美排名第一的康乃爾大學飯店餐飲管理學院。

大學畢業後,郭瑋文選擇先進入美國前三大餐飲管理外包公司Aramark Corporation歷練,印證自己在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儘管晉身管理要職,但就在泰盟正規劃遷入10萬平方英呎的全新廠房,擴大生產規模之際,在使命感的驅使與親情的召喚下,她毅然決然辭去薪資優渥、前景看俏的工作,成為泰盟的生力軍,全力協助母親投入新廠的設計與施工,並積極研擬各項人員招募及管理規章制度,進行機器安全鑑定,以確保新廠能夠符合各種法規要求,貼心陪伴母親走過泰盟最關鍵的轉折點。

導入E化管理 穩步邁向國際

「其實當時我就像個救火員,哪裡有問題,就到哪裡補位。」郭瑋文說,她2004年初回泰盟時,公司除了原來的主力商品濕紙巾外,還有卸妝用濕紙巾以及代工產品,當年公司營業額創下1000萬美元的歷史新高後,隔年即停滯不前,因此她與團隊仔細盤點每個經營環節,企圖發掘問題癥結,「泰盟電腦化的速度實在過於遲緩、落後,導致公司營運經常出亂子,甚至延誤送貨,因此營業額始終無法隨著廠房擴展而增加。」

在資訊如此飛猛發展的年代,當時泰盟的倉儲、生產、接單等流程,卻還停留在傳統的人力作業,甚至還是以土法煉鋼的Excel表格,進行原物料和成品的庫存管理,品管人員數量不足與良莠不齊,造成不良率增加,徒增成本的浪費。「隨著公司規模逐漸擴大,硬體設備要擴充都不是問題,但軟體能不能跟上腳步,則是公司存廢的關鍵。」

幾經思考評估後,郭瑋文在家人的支持下,著手建置一套符合時代需求的數位化管理系統,讓公司步上可大可久的經營正軌。「當時完全沒有任何步驟可以遵循,就是因應各種狀況,轉戰各個部門,從問題中尋找最好的解決方案。」

在參與整個管理改革過程中,郭瑋文也深刻體認到自己絕對不可能包山包海、總攬一切,儘管她大學所學的帳務管理、IT管理、組織文化、商業法律等課程,都能學以致用,但泰盟需要的是比她更專業的人才,來進行更細緻的管理問題。

管理與人才雙軌並進 才是組織經營王道

「找對人,才能創造事半功倍的效果。」2007年,郭瑋文成為泰盟HR(人力資源)主管後,開始積極向外招兵買馬,建置企業資源管理系統,投入員工在職訓練,全力翻轉泰盟的營運動能,並順利完成美國東部二廠擴建,營收也一舉突破瓶頸,再攀新高。郭瑋文說,如同臺灣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企業主總是在發展中慢慢摸索,泰盟當初為了因應客戶需求而擴增生產線,但員工素質及管理模式,卻沒有與公司規模同步發展,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後,也加速泰盟轉型升級的節奏,管理上也更加全面精準、更有效率。

2010年,泰盟再度遷入13萬平方英呎的全新廠房,加上東岸2個生產基地,員工人數也從120人增加到正式員工200人,每天的派遣員工更高達200人之多,生產線採三班輪班制度,營業額已經躍升至3600萬美元,每年更持續以20%的幅度穩定成長。

至此泰盟已經不再只是一個小企業,因此郭瑋文必須以大企業的格局進行更宏觀的思考,逐步建立更完善的尋才留才機制,並將生產管理流程全面E化,陸續導入企業資源計畫(ERP)、物料需求計畫(MRP)、雲端系統及商業智能系統(DOMO),有效強化公司的財務結構與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必須有計畫性地引進專業經理人,才能帶領泰盟朝下一個黃金五年大步邁進。」

郭瑋文回憶,泰盟在企業轉型變革期間,曾經面臨FDA(美國藥物暨衛生管理局)三年一次的大抽檢,恰巧品管部門主管剛好離職,面對整個嚴謹的檢核過程,郭瑋文只能單槍匹馬、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面對,但也從中獲益良多,而這些點點滴滴都是實戰經驗的累積,最後也都成為她經營企業的最佳養分。

提升人力素質 催化企業成長

「隨著公司產品線、客戶以及員工人數持續增長,如何培養員工向心力、降低人員流動率,是我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郭瑋文深深體認到員工是泰盟最重要資產,要達成經營者設定的工作目標,不僅日常工作負荷沉重,再加上配合導入的各種營運管理系統後,還要承受不斷學習新工作模式的磨合與壓力。從基層做起的郭瑋文,相當了解部門間、同事間會產生溝通及衍生的負面情緒問題,因此她除了積極透過事前溝通、加強各部門的橫向聯繫、落實在職訓練之外,也用心從各種小細節發現問題,面對問題並加以輔導,「我希望自己不只是扮演救火的角色,而是能夠成為員工成長的助力。」

「要降低員工流動率,提升員工福利,是經營企業必要的手段之一。」郭瑋文說,「以前父母親對待員工就如同自己的家人,不僅提供無息貸款協助他們購屋,甚至可以預支薪水解決燃眉之急,但隨著員工人數從個位數擴大到數百人,在資金調度及公平性的考量下,這些重視人情的管理方法,就必須靠制度來全面落實。」

除了兼顧法令要求外,泰盟在郭瑋文的運籌帷幄下,除了員工休假、退休金提撥、提供在職教育之外,也融入華人的思維模式,建立緊急危難救助等制度,希望泰盟能夠成為員工終生安身立命之地,「但是,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當初與母親一起辛苦創業、陪同我們度過轉型關鍵難關的長輩,或因健康因素、或因個人生涯規劃,並沒有全部選擇留在泰盟退休,與我們分享公司成長的果實。」郭瑋文說,「因此,泰盟未來所需要的管理幹部將會以有參與過大型企業經營的人才為主,因為公司必須更積極投入主流市場並拓展海外版圖,菁英人才的晉用勢在必行。」

開放胸襟 包容多元文化

泰盟員工來自全球五大洲,包括西班牙語系、東歐語系、亞洲語系以及英文,儼然就像一個小型的聯合國,對於員工的多元文化背景,「這是泰盟的一大特色,而且是相當具有優勢的特色。」因此郭瑋文鼓勵所有員工敞開心胸,接受彼此文化的差異、生活習俗的不同,包括同事在工作場合說自己的家鄉話。

「不要以為這是很小的事情,雖然包括父母親等核心管理階層都沒有這樣的想法,但在美國的主流文化,對於非美語人士仍存有偏見是很常見的。」郭瑋文因為從小到處旅行,接觸許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於自己能夠擁有多元化學習的機緣,讓她相當興奮和感恩,所以雖然要把多元文化的概念融入企業的文化,需要多一點時間來經營,但是郭瑋文卻始終未改初衷。

郭瑋文舉例,以臺灣中小企業主來說,走動式管理一直是老闆親力親為的表現,且可以適時接納員工反應,也是管理民主化的表現,但對於許多來自美國中西部的白種人而言,卻認為這會有越級報告之嫌以及專業不被尊重的感覺。為了感念資深員工長期對公司的情義相挺,郭瑋文總是盡己所能做到最好以示尊重,因此若第一線員工有反應意見時,在尚無法掌握完整訊息之前,她選擇以積極溝通、充分授權、層層負責的方式,絕對不當場裁示,而是先廣收意見,再交付相關部門討論,再依循制度回應與解決,全力形塑一個和諧、互信、公正的工作氛圍,讓員工心悅誠服地跟著她一起打拚、跟著泰盟一起成長茁壯。

勇於挑戰自我 不斷超越極限

「當初母親從濕紙巾出發時,心裡就已經有著濃濃的危機意識,直到研發出明星產品-卸妝濕紙巾後,才順利打開知名度,並積極落實E化管理系統,建立研發、生產到出貨一條龍的專業技術及服務,成為泰盟最強大的競爭優勢。」泰盟從生產餐廳用濕紙巾的小產品起家,歷經20多年的淬鍊與成長,不斷創新研發競爭力與環保概念兼具的產品,如今泰盟已擁有2000多種配方,產品類別也廣泛延伸至醫療業、寵物業、化妝品業、嬰兒及特殊國防工業,Walmart、Walgreen、Petco等國際知名企業,都是泰盟長期緊密的合作夥伴。郭瑋文驕傲地說,「因為我的骨子裡流的是代表臺灣中小企業硬頸打拚精神的血液,所以泰盟從不向客戶說『NO!』不論訂單多麼特別、產品數量多寡,泰盟對客戶的各種要求總是給予最彈性、最正面以及積極的回應與承諾。」

因此郭瑋文也致力將「以客為尊」塑造成泰盟最珍貴的企業核心策略,以高品質和環境保護為訴求,打造優質平價的商品,積極將營運觸角從美國延伸至歐洲、澳洲及臺灣、大陸、韓國、東南亞及中東等亞洲國家,並陸續創立「La Fresh」、「Be Good」、「Eco Beauty」、「Travel Lite」等自有品牌,期能透過品牌識別,帶動並組合其他的既有資源,創造嶄新的市場空間,為泰盟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並奠定企業永續經營的根基。

在郭瑋文奮力變革轉型後,泰盟也陸續獲得美國FDA認證、國際森林保育協會及雨林聯盟、美國環保署綠色電力合作夥伴證書、ISSA最佳客服獎、全美50傑出亞裔企業、亞洲商業協會-IE(ABAIE)傑出企業獎、亞太社區基金會(APCF)傑出企業獎、企業成長促進協會年度企業獎、女性企業國際聯盟認證企業等殊榮肯定,成為她這一路走來堅持不懈的最佳註解。

壓歲錢投資成為創始股東 誓讓員工共享成就與喜悅

如今泰盟的營業額已經上看4500萬美元,隨著美容產品的比重逐步上升以及美國零售市場的成長力道增強,郭瑋文也期許5年內可以將營收推升至1億美元的規模。未來,郭瑋文也將致力拓展綠色包裝材料及綠色印刷技術應用,開發綠色環保的技術製程,讓泰盟成為一家對環境友善的永續發展企業。「由於目前這些產品的採購都來自臺灣,所以我也會認真評估回到臺灣投資設廠的可能性,除了藉此提升泰盟的全球競爭力之外,更希望可以對自己成長的家鄉,盡一點綿薄之力。」

由於全球產業競爭激烈,讓許多企業領導人都背負著強大的工作壓力,但郭瑋文始終樂在其中並全力以赴,打造出鮮明的專業技術及產品服務特色,成功串聯起泰盟品牌與消費者的共鳴與記憶。「其實美國的創業環境比臺灣好,這裡的職場文化是上班時間全心全力專注投入工作,下班後就可以完全將工作隔離於私人生活之外,不會被客戶追著跑,所以就算是在家族企業,也不至於沒日沒夜地工作。然而這一路走來,最感謝的就是家人的支持,尤其是服務於商業保險業的先生,他經常以不同的角度提供意見,讓我多次陷入瓶頸時茅塞頓開,許多問題也因此迎刃而解。」

「在成長及創業的過程中,母親始終任勞任怨地在背後默默鼓勵我、支持我,不論我在接班的過程中遇到多少挫折,她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包容、百分之百的信任與授權、全心全意的提醒與協助,總能為我帶來一份很踏實、溫暖的安全感,讓我勇敢走出人生中的每一個低潮。」

用從小攢下的壓歲錢投資泰盟,從暑期工讀生到執行總裁,郭瑋文一路走來始終以創業家不屈不撓的精神,承擔家業的興衰與起落,一次又一次化解泰盟轉型的艱鉅挑戰,帶領公司躍升成為國際級企業,並承襲東方人溫良恭儉讓的智慧與氣度,發揮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理念,積極參與各項慈善活動、用心創造就業機會、培育人才,「泰盟的成長與茁壯,是全體員工無私付出所呈現的成果,因此未來我有責任也有義務照顧泰盟的每一位員工,讓全體員工都能共享公司成長的甜美果實。」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創業協會〉

110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