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賴清德 萬里小子展霸氣

【2015.01.18/新聞大聯盟製作】以7成3的得票率,刷新台灣政治史上直轄市長的得票紀錄,賴清德從台灣最北端的萬里鄉,遠征四百公里遠的古都台南,只見在他一任國大、四屆立委、一任市長的經營下,幾乎席捲台南多數選民支持,輕鬆寫意的擊退國民黨的弱將,絲毫不費吹灰之力,他被喻為民進黨的新太陽,他的光芒會多耀眼呢?

1986年夏天,賴清德搭火車來到台南,與成大的學生一起走出後站,九月的艷陽依然高掛,他徒步往學校方向走去,心想,「台南,其實也蠻熱鬧的」,從建中、台大畢業,此時的他正要就讀成大學士後醫學系。

他是礦工的兒子,父親在煤礦災變中早逝,母親辛苦撫養六位子女,從萬里的偏鄉學校,他努力在高中及大學考取第一志願,更被家人期待能作為一名醫生。賴清德以為拿到成大的醫學文憑,就要回北部開業;但是,他卻從此與台南結下不解之緣,在此落地生根。

台南在日治時期,是人文薈萃之地,更是「醫師」的養成所;醫師在台南地區獲得的尊重,高於一般階級的社會地位,遠超過台灣任何一個縣市。

成大畢業後,他沒有回北部開業,選擇留在學校擔任醫師兼教授,一路做到總醫師。1994年首次省長民選,賴清德被邀請出任民進黨籍候選人、陳定南的台南競選總部「醫師後援會」總召集人;實際上,賴清德只是中西區的醫師後援會會長,上面還有更資深的醫師,主導選戰後勤支援。

從那時起,就有不少前輩,遊說賴清德考慮投入政治,參選民代。1996年國大選舉,賴清德初試啼聲就高票當選。

他曾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還會選擇這條路」,賴清德與一般政治人物不太一樣,有些人說踏入政治是不歸路、是意外、是偶然,更有些政客說自己不適合政治,只要有機會就想離開;其實賴清德也推辭踏入政壇好幾次,只是從小就好學生的他,不太懂得拒絕,因為這種事情仍會持續困擾著他,與其閃躲,不如挺身而出。

2010年台南縣市首度合併的直轄市長選舉,賴清德要面對兩位卸任縣市長許添財與蘇煥智,沒有行政經驗與資源,要如何打贏黨內初選?但是年輕是他最大的本錢,優質的形象在當時可媲美馬英九與蔡英文,與國民黨的可能對手高思博、王昱婷等,有著較明顯的優勢。

世代交替,在台南發生,賴清德力退兩位前輩後,於大選中除了仰賴綠色堡壘的護衛外,他提出的市政願景與行動誓言,感召許多選民,最終以六成多的得票率,擊敗國民黨候選人郭添財。

擔任立委的12年期間,賴清德不便越界關心台南縣事務,但是他很快在短時間內熟稔台南縣政,這也歸功於他曾擔任扁政府時代的立院黨團幹事長,也擔任過在野黨時期的幹事長,這些對她日後處理市政有相當的幫助。

他的形象好,表現在不炮打中央,不虛浮無華,就任後樸實推動市政旗艦計畫,屢創施政滿意度的高峰。

市政推動是一棒接一棒,賴清德也推崇前幾任縣市長打下的基礎建設與努力,讓大台南市在沒有「失政」的情況下,能夠緩步推升城市規模。然而台南縣、市原屬不同的政經體質,台南市是文化城、台南縣是農業鎮,合併後也是依循著傳統脈絡發展,他保留並發揚原有的城鄉價值,尤以首屆任期推動相當多的觀光與交通,讓台南在有山有水的地理環境下,朝更為宜居的城市邁進。

棒球場上,不是靠蠻力就能把球打高打遠,有時候順著球勢,借力使力「推打」出去,就能得分。一個與台南毫無淵源的礦工之子,懂得這個道理,他立定「文化首都、科技新城、低碳城市、觀光重鎮」做為施政主軸,開出「十大旗艦計畫」為重點方向,每一項內容看來平淡,卻不會讓台南人覺得好高鶩遠,「務實、不打高空」,可能就是台南人要的首長。

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把核心城市陸續東擴、創造人口淨移入、大型跨國購物中心準備進駐、電子大廠遷移南科、國際級觀光飯店動工等,等於是把環境準備好,商界的投資人就蜂擁而至。

曾文溪口就像大海,磅礡壯觀,它的落日餘暉,令人流連忘返;左鎮的化石館,挖出的化石已有兩、三萬年前之久,西拉雅風景區、濱海國家風景區、台江國家公園,具台灣關懷的奇美董事長許文龍,也在台南落腳奇美博物館。

隨時保有醫師對重視生命的本性,從不激昂悲憤談話的他,是民進黨政治人物中的翹楚,對於參選黨主席或總統,他只說,「有些事情躲不了,辭不掉,就要勇於承擔」……。

<備註: 照片下載自賴清德facebook>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