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第60屆學術獎頒獎 陳建仁擔任頒獎人

【2016.12.26/新聞大聯盟報導】教育部為獎勵學術研究,提高教學與研究水準、並促進大學發展其特色,特設置國家講座及學術獎。第20屆國家講座暨第60屆學術獎頒獎典禮共頒獎給國家講座主持人9名,學術獎得獎人13名。

頒獎典禮由副總統陳建仁及教育部次長陳良基擔任頒獎人。陳建仁致詞時除肯定得獎人外,並表達政府對高教人才培育的重視。面對各國人才的培育,政府會更珍惜每一個學術結晶,加強產、學、研合作,讓學界及培育的人才進入產業,創業的精神跟研究的精神是一樣的,挑最艱難的路,挑沒有人的去走,開創新的學術領域、研究的突破性,創新的源頭;而未來,為引導各大學積極思考未來發展及人才培育之方向,教育部以「連結未來、連結在地、連結國際」為主軸,研擬高教深耕計畫,以協助大學針對社會趨勢及產業需求進行教學方法之創新,引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期間即與社會及產業接軌,具備面對未來及問題解決的能力。

今年度起,教育部為強化大學教育與產業的連結,解決學研落差,我國人才培育策略方針將調整著重於產學合作,結合產、學、研資源,緊密鏈結企業界之需求,以提升整體國家人才培育的競爭力。總統也期許今年度的得獎人能以自身為典範,帶頭引領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學術研究的行列,帶動我國高等人才培育的永續經營及發展。

教育部國家講座及學術獎分置人文及藝術、社會科學、數學及自然科學、生物及醫農科學、工程及應用科學等5類科。國家講座設置期限為3年,除由學校配合提供該講座主持人所需之資源外,教育部每年獎助每位主持人新臺幣100萬元(包括講座主持人個人獎金及教學研究經費各50萬元),3年合計新臺幣300萬元;學術獎得獎人則獲頒榮譽證書及獎金新臺幣60萬元。

本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共計9名,人文及藝術類科:國立臺灣大學謝明良教授;社會科學類科:國立臺灣大學梁庚辰教授;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國立清華大學王素蘭教授及國立清華大學郭瑞年教授;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國立中興大學葉錫東教授及國立成功大學羅竹芳教授;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李篤中教授、國立中山大學翁金輅教授及國立清華大學張正尚教授。

本屆學術獎得獎人共計13名,人文及藝術類科:中央研究院李明輝研究員及國立清華大學梅廣教授;社會科學類科:國立中央大學陳彥良教授及國立政治大學張卿卿教授;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國立臺灣大學沈川洲教授、國立清華大學張敬民教授及國立清華大學曾勝滄教授;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國立臺灣大學江伯倫教授、國立陽明大學吳肇卿教授及中央研究院簡正鼎研究員;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國立中央大學范國清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陳文章教授及國立清華大學許健平教授。

今年度獲頒國家講座主持人的9位教授中,謝明良教授、王素蘭教授及羅竹芳教授已是第2次獲獎,因而晉身終身榮譽國家講座。

謝明良教授數年來持續關心亞洲區域陶瓷各項議題,以亞洲區域的角度省思各國陶瓷史的發展情況,並給予歷史定位。對於本次再次獲得國家講座的肯定,謝教授感到十分榮幸卻自謙是僥倖獲獎,在學術領域研究尚有許多前輩,自己是非常幸運的。

王素蘭教授專長於合成奈米孔洞晶形物質與晶體結構研究,在孔洞材料合成技術與科學觀念上皆具重大影響的突破,講起求學經歷,王教授首先為自己的求學經歷作出「單打獨鬥」的詮釋,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並腳踏實地的努力,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羅竹芳教授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不侷限於病毒,目前已延伸至其它蝦類病原體之病原性研究和防治措施上面,其中白點病毒的研究受到國際間的肯定,而羅教授更是成功結合科技、學術及產業,構成產學的黃金三角,相互挹注、良性循環,為產學合作開創絕佳模範。

國家講座主持人王素蘭對於學術研究意函的總結,認為由己知、到發現、再到創造,是一路來的縮影,看似簡單的階段,背後其實蘊含了無限的努力。王素蘭致詞時說,最開心的是回到臺灣三十年來的時光,臺灣是肥沃的土壤,造就了學術研究蓬勃的發展,尤其在近年來,自然科學基礎的研究水準都一直維持在國際頂尖的階段,也感謝政府給予了很多的支持,學者們很敬業並腳踏實地往一個目標前進,並呼籲未來能有更多的女性科學家投入學術研究。

而學術獎得主中央研究院李明輝研究員,有著獨立的思想及人格,對於康德哲學的三大批判及其他有關著作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運用康德的哲學概念與系統詮釋儒學,讓現代儒學研究國際化。李明輝致詞時,自回到臺灣服務以來,臺灣的人文藝術學術氣氛持續高昂,也往往是其他國家的借鏡,但也要面對留才、攬才力道,以及人文藝術發展陷入瓶頸的危機。呼籲政府及學界要多支持、珍惜及保護得來不易的開放風氣,我們要擺脫束縛,勇往前進。

最新消息

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