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中學生體適能愈佳 基測成績愈高

【2016.05.17/新聞大聯盟報導】過去傳統上受到「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思想的影響,不少人認為運動對於學生的學習或課業表現不但沒有幫助,甚至可能有負面影響。因此除了父母未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運動,學校單位更常刪減體育活動的時間,犧牲孩子從事運動的機會。

然而,這樣的現象近年來逐漸改變,除了政府鼓勵學生透過規律運動以提升體適能與健康,全民運動的意識亦逐漸提升外,運動帶來的各種好處,也慢慢讓更多人知道了。事實上,研究顯示,當學生的體適能越好,其學業成就越高。

臺灣師大研究團隊利用大數據資料分析的方式探討我國7到9年級學生體適能與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透過5個時間區段(95-97、96-98、97-99、98-100、99-101學年度) 分析近40萬名7至9年級學生的體適能成績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97、98、99、100、101年),發現國中三年期間體適能有適度進步的學生,在基本學力測驗有較高的分數。此研究相較於世界各國的相關研究可謂一大突破,包括在資料規模(近40萬名學生的體適能資料) 及學業成就評量的代表性(基本學力測驗乃我國中學生最重要及最具代表性的學業考試) 方面,本研究從成就表現、學術面、政策面有以下三點說明:

九年級體適能之優劣對基測成績扮演重要因素

資料顯示9年級階段的體適能成績對於學生的基測成績有明顯影響。首先,九年級階段的體適能總分、心肺適能以及肌肉適能(包含肌耐力與瞬發力) 與基測成績呈正相關,意即較高的體適能成績與較高的基測分數有關。另外,BMI值偏離理想值(依照性別與年齡訂定) 趨高或越低,與學科呈負相關,顯示體重控制的重要性。另外,如將各項體適能表現依照成績區分成高(表現位居前1/3 者)、中(表現位居中間1/3者)、低(表現位居最後1/3者) 三組,則發現:(一) 高體適能總分組(約284分) 與低體適能總分組(約253分) 於基測總分差距達31分;(二) 高心肺適能組(約283分) 與低心肺適能組(約251分) 於基測總分差距達32分。上列的分數差距有可能跨過好幾所學校,顯示不論是男生或女生,九年級階段維持較佳體適能的學生會有較佳的基測成績,其差距足以產生明顯學校落點差異。

國中三年期間體適能水平的維持對基測成績具有顯著影響

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國中三年期間體適能的變化對於學生的基測成績產生重大影響,如果依照體適能的變化幅度將所有學生區分為顯著進步者(進步>25%)、適度進步者 (進步0-25%)、些微退步者(退步0-25%) 及顯著退步者(退步>25%),則發現:(一) 七至九年級期間體適能總分適度進步的學生(進步0-25%) 基測成績最好(276分),體適能總分顯著退步的學生(退步>25%) 基測分數最差(約260分);(二) 七至九年級期間能夠維持適度心肺適能水準(進步/退步<25%) 的學生能有較好的基測成績;(三) 七至九年級期間肌肉適能顯著退步的學生(退步>25%) 基測成績明顯較差。由此可見,國中三年期間如果能透過規律運動,將體適能維持在適度水準,避免體適能過多的退步,對基測表現是相當重要的。

我國中學生體適能水準穩定進步,顯示相關政策之成效

資料分析顯示,若將五個時間區段(95-97、96-98、97-99、98-100、99-101學年度)不同的學生按照其基測成績區分成高、中、低分群,發現三個分數群體的體適能表現從一開始的穩定狀態,至近年呈進步趨勢,顯示相關政策推行之成效。以9年級的心肺適能為例,男生的心肺適能於前四個樣本群呈現穩定,至第五個樣本群(99-101學年度) 呈顯著進步,女生於前兩個樣本群(95-97及96-98學年度) 表現穩定,至第三個樣本群(97-99學年度) 開始逐漸進步。

以上說明乃突顯體適能優劣對於學業成就的重要性,這也是政府近年持續推動一系列體適能促進計畫的原因之一,期望提升學生的運動風氣並培養良好運動習慣。所以說「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嗎?從相關政策之推行以及大數據資料的呈現,答案已經相當明確。對於國中學生而言,如何及早透過運動參與以提升體適能水平,進而助於未來的學業成就,值得所有家長、教師及教育從業人員關注。

最新消息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