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學生每週在校運動150分鐘 體育署推模組化

【2016.02.25/新聞大聯盟記者李克強台北報導】為推動高中以下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協助還在摸索SH150方案的學校,教育部體育署挑選過去幾年各教育階段容易實行的成功模式給學校參考,主要模式包括下列4種:

模式A-晨間運動

學校可利用在第一節上課以前,安排30分鐘的運動時間。就像美國內帕維中央高級中學(Naperviller Central High School)推動「零時」體育實驗計畫一樣,對提高專注力和閱讀能力有顯著的效果。台中市梧棲區中正國小在每週一、四的上午7點50分至8點20分,就安排了全校37班共1,000多人一起跳健身操的活動,該校熊組長認為,健康操適合各個年級一起實施,經過一段時間,學校發現大家越來越習慣定時運動,在課堂學習的專注力也越來越好,甚至有些學生的成績還因此進步了;熊組長進一步表示,台中市教育局從一開始就規劃了全市的SH150計畫,包括典範的學習、效益的掌握都很用心,我們學校也知道這個政策的重要性,所以不但配合也會發揮創意想更多的策略。

模式B-大課間運動

學校可以調整課表,讓某一節的下課時間拉長(通常安排在第2節下課),就算無法達到30分鐘也沒關係,至少能讓同學們在早上利用運動的方式活動筋骨、清醒頭腦。台南市的金城國中就充分運用每天的第二節下課時間,帶領學生運動,除了一般的健身操以外,還有校園趴趴走等創意活動,老師們相互腦力激盪讓運動更快樂。另外在高雄市的梓官國小,也是利用大課間的時間全校進行健身操活動,學務處蔡主任表示,因為學校不強迫學生穿著統一的運動服裝,但是參加全市的健身操比賽還是要有統一的運動服比較整齊,所以學校和家長會溝通後決定,只要獲選學校代表的班級(一共兩班),就由家長會提供全班一人一套運動服裝,得到的班級都非常開心也覺得很光榮,其他班級的小朋友看到了相當羨慕,並且更認真的練習。

模式C-課後運動

學校可以利用下課後的社團時間,讓每位學生至少參加一個運動性社團,藉由社團老師的指導,不但可以學習到運動技能、培養運動興趣,更可以進而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讓運動陪伴終身。臺北市公館國小的操場,每天下課後都有不同的運動社團在練習,星期一有扯鈴、獨輪車等民俗體育社團,星期二有跆拳道、直排輪、足球和太鼓,星期三有足球和射箭,星期四則是熱舞、蛇板和武術時間。

另外,現在正在進行8強激戰的HBL高中籃球聯賽,有綠色神盾之稱的松山高中,除了籃球隊備受矚目之外,其實全校的學生都很愛運動;體育組孫組長就說:柯文哲市長在學校體育這方面很強調SH150這一塊,強力要求高中以下學校要達到標準,我們學校的學生因為籃球隊的影響,整個校園的運動風氣都很盛,不僅參加社團的情況很踴躍,甚至會要求延長時間,所以很容易就超過150分鐘了。

模式D-混合模式

其實上述的3種模式可以相互組合,比如星期一、四晨間運動,星期二、三課後運動,星期五安排大課間,各校更可以依照校內的情況做不同的變化與調整,另外地點也可以因應不同的情況安排,比如說下雨或空氣懸浮微粒太高的時候就改在教室做做體操、舒展筋骨,學生太多校園空間不足就分時段、分批進行等,只要有心推動、用心經營,相信一定就能達到SH150的目標。

教育部體育署為落實國民體育法第6條之法令規範,自103學年度開始推動SH150方案,不但辦理典範學校的選拔、深耕學校的動吃動計劃、累計里程數達到1,004萬5,460公里大跑步等計畫,也與董氏基金會合作邀請S.H.E、炎亞綸等知名藝人擔任公益代言人,讓更多學校瞭解每週在校運動150分鐘對學生的重要性,也有意願共同參與,努力騰出更多運動時間給學生。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