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e指化衝擊金飯碗 銀行業變陣脫困

【2017.02.23/新聞大聯盟特別企劃】

近幾年,有多家銀行推出網路線上申辦小額貸款服務,讓民眾辦理信貸取得資金更方便、有效率,線上貸款更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銀行紛紛不落人後,搶進這塊線上貸款服務的大餅。

事實上,快速取得資金是線上貸款的特點之一,許多銀行已經推出網路線上辦理的快速服務,有的標榜一小時內專人回覆的服務,有的強調兩天內就撥款,這些銀行同時都提供線上貸款利率試算服務,協助民眾試算利息與貸款額度、攤還金額等。

目前包括行動通訊、社群技術、鉅量資料和雲端技術等4大技術發展,已改變銀行業面貌,金管會將加速推動「Bank 3.0」數位化金融。

之前銀行局建議,民眾可採自然人憑證做線上開存款戶,但金管會認為太慢了,等業者推行差不多就過時了。曾銘宗說,應該要做更大開放,連自然人憑證都不需要。換言之,未來民眾也許可採動態密碼或信用卡號碼,甚至是視網膜和聲紋等確認身分,到銀行開戶就免趕3點半,在家即可輕鬆開戶。

果若如此,那未來銀行會是甚麼面貌?關門嗎、還是大幅裁員?其實這個問題不用假設,而是一定會發生,當科技進步到直接在電腦或手機上就可以解決,那麼銀行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30年前,美國花旗銀行董事長John Reed曾說:Banks are just bits and bytes.(銀行不過就是資訊管理)。30年後全美第一大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董事長Jamie Dimon,數月前表示:矽谷來了,當地數以百計的新創事業,挾其頭腦與資金正在研發取代傳統銀行業的方案。結果媒體以「矽谷正吞食華爾街的午餐」為標題(Silicon Valley startups are coming to eat Wall Street's lunch)。

有專家認為,銀行界如果「客戶關係管理」落實,當會發現其客戶臨櫃辦理的頻率或次數在減少,由年齡結構中也可看出,年輕族群尤其顯著。再者,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是全球化的開始,也是群眾參與各項事務的觸媒,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於焉誕生。同在1989年,英國李伯恩(Berners Lee)發表WWW使Internet成為人人可親的工具,目前35歲以下的族群,對傳統金融手法的興趣,當然遠不及網路金融所提供的服務,甚至愈是去中介(Disintermediation)愈能吸引其注意。

事實上,銀行幾乎都已經提供行動網銀業務,不論投資股票、購買基金、投資外匯、金融商品等,消費者都能隨時掌握市場最新資訊。若是搭配智慧行動裝置,包括生活、購物、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都將更為輕鬆。

對於企業而言,「企業網銀」的特色就是財務運作效率高、外匯交易便捷、作業時間彈性、嚴謹的交易分層管控,以及嚴密交易安全防護等,因此企業也紛紛採用e交易。

雖然電子技術讓傳統銀行面臨轉型危機,但是銀行業也非省油之燈,他們也有因應方式,因為大家都知道不能自外於潮流,只是,過去有金飯碗之稱的銀行業,未來會轉型到甚麼程度,現在還很難想像。但是,我們可以拭目以待,這波金融革命的大趨勢,會讓我們感到驚訝。

108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