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中共的介入 重新定義台灣大選輸贏

吳嘉隆【政經學者】

在舊金山的拜登與習近平高峰會上,拜登警告中共,不要介入台灣的大選。這一件事情,拜登不但「親自出面」,而且還表達「嚴重關切」,而且還「提前預告」會是高峰會上的一個重大議題,可見美方覺得事情應該是蠻嚴重的,值得美方嚴肅看待。

經過這幾天的變化,我猛然發現,中共介入台灣大選還真不是小事情。藍白合的破局,也正如我在這個版面上之前的精準研判,讓很多人初步以為賴清德這邊應該會贏。但是,情況可能沒有這麼簡單。

這一次的台灣大選很可能出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局面,那就是中共透過他在台灣內部的代理人或認同者,把手伸進台灣內部,介入台灣大選,結果是,台灣大選被重新定義了!

(1)什麼叫做贏?

這一次的台灣大選,輸贏的定義恐怕已經不是哪一組人會脫穎而出,領先另外兩組,而是在看總票數。

具體一點講,輸贏的標準,是在看非綠陣營的總票數有沒有超過賴清德這邊。

如果賴清德最後勝選,但是他的總票數被壓縮,被侯友宜與柯文哲這兩組的總票數超過,或者只是稍微輸給賴清德而已,沒有再像上一次的蔡英文817萬票對上韓國瑜552萬票那樣的差距,那麼局面就不一樣了。

我在之前的分析有這樣的解讀:藍營這一邊的大戰略應該就是侯友宜爭取本土藍的選票,趙少康爭取戰鬥藍,韓國瑜爭取草根藍,最後馬英九爭取知識藍,把藍營的選票催出來,繃到最高點,然後,逼柯文哲離家出走,出去打野食,把中間選票與年輕人選票盡可能拿走,到最後,賴清德可能得到的許多中間與游離選票都被抽乾了,雖然最後會贏,但是恐怕差距會被壓縮得很厲害。

為了舉例說明,我試著提出這樣的預估,那就是

賴:侯:柯=660:560:160(萬票)。在這個估計下,總票數約1380萬票,與上一次大選的相當(817+552=1369萬票)。但是,非綠陣營的總票數合起來是560+160=720萬票,那就超過賴清德的得票數了。

我看,中共介入大選的盤算,如果他鍾意的人選能贏當然是最好,萬一不能贏,那麼他的目標就是要擴大非綠陣營的總票數,然後跟上一次大選一樣,把這些非綠票數解讀為:

「台灣內部支持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潛在力量」。

這一來,中共內部可以交差,可以繼續維持一個將來總會吃下台灣的夢想。

也就是說,在中共介入台灣大選的情況下,第一個戰略目標是把非綠陣營的總票數衝高,壓縮賴清德的領先差距,將來的戰略目標才是贏下總統大選,把民進黨真的下架。

我猜想中共介入台灣大選的戰略目標可以這樣分兩步來走:

如果中共確實這樣玩下去,那麼他就會追求「以介選來取代武統」,透過對台灣的紅色滲透與統戰,先把美國對台灣的影響力下架,最後才是把美國在台灣的代理人也下架。

(2)在總統大選總票數衝高的目標下,非綠陣營真正的勝負,還要看國會席次。如果民進黨在國會不能取得多數,那麼賴清德的執政地位會被國會制約,很多事情推動起來會比較費力。

現在透過總統大選的三方角逐,把選情繃到最高點,真正的效果恐怕是帶動國會席次這邊的競爭,也就是說,在總統這一局唱戲,卻在國會這一局收割。

(3)所以,根據以上的分析,重點整理一下,這一次台灣大選的勝負被重新界定,標準有兩條,那就是:

1)總統大選這邊的總票數,以及

2)國會席次的分配。

(4)只不過,在這樣的選戰打下去,對台灣本身有一點是不利的,那就是對於台灣所處的國際情勢,從國家安全,到主權,再到整個印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這些對台灣真正重要的議題,卻從這一次的總統大選中消失了!

恐怕這也是中共所樂見的吧,讓選舉的花招掩蓋了真正重要的議題,讓台灣選民沒有機會從這一次的大選中得到充分的訊息,與深刻的視野。

都在說,民主政治最大的贏家是人民,那麼,透過選戰讓不同立場的人提出見解與政策,讓人民能做出充分的研判,做出獨立的選擇,再讓民意能充分展現,不就是選舉過程應該有的水平嗎?

那麼,台灣做到了嗎??

【編按:本文擷取自吳嘉隆臉書】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