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世紀殺手伊波拉

【2015.01.25/新聞大聯盟製作】

2014年造成全球恐慌的伊波拉,至今無藥可解,最主要的原因是,還找不到病原體與它的傳染窩,無法確切的採集細胞檢測,有專家說,如果找到伊波拉的病原體與傳染窩,以目前的生物醫學技術,要發明對抗伊波拉的疫苗就不是太難。

有趣的是,1995年,「薩伊伊波拉」重出江湖時,帶走250條人命,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特殊病原體小隊長彼得斯,帶領團隊搜索伊波拉藏身處,亦找到傳出感染之地,以及受感染的第一人,就是著名的「0號病人」。

找到病人,從他身上採集伊波拉病毒作檢體,應該就能很快查到傳染窩為何。但這樣的想像太簡單,因為這位0號病人住在鎮上,經常騎單車越過草原,到有次生林的地方去,問題是他每周都會進入原始林好幾次,有時還在那裡過夜,等於長時間待在原始林,換言之,原始林內的每樣動植物都必須檢測,這在熱帶雨林無疑是自找麻煩。

美國研究專家把任何可能的哺乳動物,還有約3萬隻截肢動物抓來,卻沒有發現伊波拉病毒的蹤影,仍然不知道傳染窩是什麼。

伊波拉與馬堡病毒,至今多以中非民眾為目標,顯然它們都潛伏在叢林某處,人類進入雨林才把它們帶出來,科學家懷疑這種「絲狀病毒」已存在數千年之久。

絲狀病毒有兩種,一種是伊波拉,另一種是馬堡,兩者都會引起病毒性出血熱。它們在體內進行破壞,將身體化成血液跟膠狀組織,讓人體自我毀滅。伊波拉病毒寬僅80奈米,非常渺小,但破壞力非常大,形狀像蟲,有一份基因碼,它在進入人體後,藏在薄薄的毛細血管壁內,通常會被血紅色遮住身影難以發現。

病毒學家彼得賈爾林長期研究伊波拉與馬堡,他表示自然界沒有其他類似病毒,這種原始病毒,應該非常古老,因為他沒有任何演化來源,有人猜測聖經紀載的若干瘟疫浩劫,可能就是伊波拉造成的。

雖然伊波拉很古老,但人類是到近年才知道有絲狀病毒。馬堡於1967年被發現,起因是南斯拉夫與德國馬堡實驗人員,被一群研究猴子感染。依照病毒慣例,這種病以首度爆發地點為名。伊波拉亦然,它於1976年現身,318名感染者中,有280名死亡。

2014年爆發的伊波拉,準確說法應為「薩伊伊波拉」,是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一條河為名,它是致命率最高的亞種。曾經銷聲匿跡20年,90年代中又重出江湖,每隔幾年就肆虐非洲城鎮。還有三種亞種病毒分別是―蘇丹伊波拉、象牙海岸伊波拉,以及瑞斯頓伊波拉,它們已經攜手帶走兩千條人命。

伊波拉、馬堡的致死率高達9成,是由內而外毀滅人體的神秘病毒,相較於鼠疫和黃熱病等人類殺手,其致命率約2成;令人驚懼的天花病毒,死亡率為3成;那麼絲狀病毒的恐怖顯然讓人喪膽,無怪乎全球都謹慎面對伊波拉。

薩伊伊波拉大概有一周的潛伏期,之後以驚人速度複製。初步徵兆是頭痛欲裂、噁心跟全身疼痛,讓人無法理智思考,伴隨著高燒跟疲倦,使人神智不清,絲狀病毒讓人體的血液無法正常凝結,並從眼、耳、口、鼻流出來,到最後身體每個孔都會流血,然而這些痛楚只是副作用,其實人的臟器正四分五裂,肝臟內部出現小型裂口,運送血液的微小毛細血管破裂,血液不斷湧出,這種裂口在肝臟處處可見,不久全身都會大量出血,感染侵蝕至腦部,讓病患陷入昏迷狀態。

馬堡一度被認為威脅性較低的絲狀病毒,但如今被證明與伊波拉一樣凶狠。2000年前後,剛果礦工爆發馬堡病毒流行,154未感染青年中有128位喪命,另一次發生在2004年末,導致安哥拉三百多人死亡,其中以孩童為主。沒人知道疫情如何開始,蔓延了數個月,安哥拉人都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馬堡病毒,早期多數病例還被誤診為瘧疾、傷寒或黃熱病。

伊波拉跟愛滋病毒,都是以「體液」為傳染途徑,連咳嗽都會要人命,因為被唾液沾到,就會傳染,所以跟伊波拉帶原者從事性交,一點都不安全。

對於已發病的伊波拉病患,應當保持適當距離,從七孔流出的血,有幾百萬個伊波拉病毒。研究專家彼得斯說,接觸伊波拉病人等於是碰觸一池傳染性病毒,只要病人有任何破皮或是表皮流血,就有可能會大量接觸傳染性病毒。

薩伊伊波拉病毒在幾天之內就會摧毀人體,體內大出血衝破主要臟器組織,解剖伊波拉病患遺體,常令人洩氣,因為體內血肉模糊,根本沒什麼可供研究。伊波拉進入血液的途徑很多,例如眼睛細薄的毛細血管,一旦進入新宿主體內,就沒有人能阻擋它們,宿主很快就會染病及死亡。

經過數十年研究,人類對伊波拉仍所知有限,一般認為,這種疾病破壞身體的防禦力,侵入殺死對抗感染的白血球病毒,躲避免疫系統攻擊的方法,是躲在巨噬細胞內。巨噬細胞是在免疫系統內巡邏,會清除細菌感染,但是它無法抵擋病毒,巨噬細胞不會悄悄死去,它會發出紅色警戒,在血液中瘋狂釋放細胞激素,適量的細胞激素能使免疫系統開始作用;然而,當遭到伊波拉攻擊時,會出現亂象激增的細胞激素衝破血管壁,血液流到周圍組織中,這個循環會持續到受害者鮮血流光為止。

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明白為何會如此,但醫學專家想阻止大量出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器官的損壞漸漸擴散,有點像凌遲至死,全身上下會有無數小傷。

由於伊波拉爆發於中非,但當地環境非常惡劣,根本無法像在先進國家維持無菌狀態,再者民眾的醫學衛生觀念還有待加強,例如為了節省經費,病患會共用針頭,病患家屬探病時也不會戴口罩等,都讓防治伊波拉的擴散增添難度。

還有文化因素頗值得觀察,中非民眾將醫生穿的白袍視為巫術的象徵,這類恐懼使他們把生病垂死的家人藏起來,不讓搜救人員發現,受害者死亡無法解決問題,皮膚與汗腺裡的伊波拉病毒,還能在屍體內活上好幾周,死者葬禮是頭號傳染途徑,伊波拉隨時隨地都能致人於死,貧窮地區的狀況更助長了他的氣焰。

消毒與隔離,是控制伊波拉疫情的關鍵。一毫升的受感染人血,至少含有一萬至一百萬個伊波拉病毒,醫生、尤其是軍事基地醫生,都會立刻懷疑這是出血性病毒,會先隔離接觸過病毒的人,叫他們沖澡、消毒,再把他們單獨拘禁幾周進行檢測與觀察。

伊波拉病毒實在非常奇妙有,種難以捉摸的特質,病毒專家發現造成伊波拉流行的人,多曾到過非洲雨林茂密核心;人類原本無法進入這片遼闊叢林,然而人口增加、資源減少,有越來越多人進入原始林以及次生林。

再者,終非國家政治變動頻繁,內戰頻仍,政府軍與反抗軍交戰時有所聞,當一方處於劣勢時,也會往原始林或次生林躲藏,有較高機率感染伊波拉。倘若因為槍戰有人受傷或死亡,他們的血液與屍體就是病毒擴散的主要途徑。

專家懷疑,伊波拉的傳染窩,可能是動植物或昆蟲,他們身上帶有病毒,卻不會發病,沒有免疫力的生物受到感染問題就大了。以伊波拉而言,天然傳染窩可能是動物把病毒傳給靈長類,其中猴子最容易染病,他們會把伊波拉病毒傳給人類,因為兩者的生化特質相似,找到伊波拉的傳染窩,醫生就能研究其生命周期甚至查出治病方法,只是至今仍一無所獲,因為叢林廣大且生物種類繁多。

不過有種動物符合伊波拉傳染窩的描述,就是蝙蝠。蝙蝠是遷徙性物種,這種動物常常跟人類接觸,但不足以頻繁引起伊波拉流行,病毒可能就在他們身上;另外一個理由是,幾起伊波拉爆發,都跟洞穴有關,因此受感染的蝠糞,也被認為可能是傳染媒介。

好消息是,自從1989年瑞斯頓伊波拉爆發以來,研究專家便著手研發伊波拉疫苗,製作病毒疫苗的策略有很多種,最簡單的是大量培育病毒,設法使它鈍化,再把鈍化病毒做成疫苗,它可以保護小齧齒類,例如老鼠或天竺鼠,但無法保護猴子,未來,若研究員研發出讓猴子免疫的疫苗,或許也能保護人類。

這種疫苗,是把鈍化伊波拉加在一般的感冒病毒上,這種複雜的科學,在科技上已紮下根基,以此預防其他兇猛病原體的疫苗,想必指日可待,例如愛滋病毒。

現在天涯若比鄰,中非的伊波拉造成全球性高度戒備,確實不能掉以輕心,這種世紀殺手,要是不幸被感染,只希望自己是那10%存活率的幸運兒,可以靠免疫系統抵擋這凶狠的殺手。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