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

吳嘉隆【政經學者】

中國早就有人口紅利,這是乾材,問題是光是有乾材還不會變成烈火,必須靠一根火柴去點燃。

這個火柴就是改革開放的政策路線與政策優惠。

現在,改革開放要跨入新的階段,習近平有沒有提供正確的領導方向呢?中國經濟已經把「人口紅利」用得差不多了,那麼下一個基礎在哪裡呢?

人口紅利是指有龐大的廉價勞動力可供製造業利用,於是可以吸引外來直接投資,相對的,人才紅利不是經濟學的正式概念,比較接近的概念是「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是指有技術含量,有教育背景的勞動力,也就是腦力工作者,而不再是勞力工作者。

照這樣區分,那麼中國的發展重點,是要改變人口結構,要設法增加腦力工作者的比重,減少勞力工作者的比重。

這至少將要求國家增加教育支出與訓練的補助,增加官方研究機構的設立,同時增加企業研發經費的抵稅額度。同時,要鼓勵多元性與個人自由,於是鼓勵自由競爭,讓各種靈感可以變成創意,讓創意可以變成產品的藍圖,叫做創新,接下來是讓產品可以變成企業,叫做創業,整個過程也就是從創意走向創新再走向創業,成為一門可持續的生意。

國家要重視人才的培育,而不是單單重視硬體建設或基礎建設投資而已。畢竟,硬體建設的追趕確實是相對容易的,但是專業人才的培育與訓練,然後進一步組建成一支強大的團隊,卻是有高難度的。

中國要降低在技術上對西方國家的依賴,那就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那就一定要走「人力資本累積」的發展戰略,要能夠拿得出「人才紅利」,而不能只依靠人口紅利。

目前國際上有另外一個人口大國,不但有勞動力,也有人才,會跟中國有激烈的競爭,那就是印度。如果中國不重視人力資本累積,那麼將來將難以應對印度的挑戰。

為了這個目的,中國顯然有必要營造一個讓人才能發揮的經商環境,讓人才形成團隊,讓團隊成為企業的骨幹。從人才到團隊到企業,要這樣來打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然後從企業的優勢,再累積成國家的優勢。這樣才能一方面減輕對外依賴,另方面讓別人來依賴中國。

這樣的經濟轉型,從依靠「人口紅利」到依靠「人才紅利」,是檢視中國未來經濟前景的主要角度,甚至於是唯一角度!

在當下的中國,任何權力佈局與制度創新,都要看看能不能透過政策的重新設計,來實現這樣的戰略轉型。如果不能,那麼再多的權力與利益也沒有什麼意義,不是嗎?

【編按:本文節錄自吳嘉隆臉書】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