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太魯閣國家公園 燕子口

【2018.04.07/新聞大聯盟特別企劃】

步道長度:480公尺

步行時間:20分鐘

人說燕子口是鬼斧神工,更像是曠世藝術巨作,立霧溪以它恆久的力量堅持,伴隨著地殼抬升,雕琢出令人驚嘆的太魯閣峽谷。

燕子口是欣賞太魯閣峽谷絕佳的景點,從燕子口一路向西,錐麓斷崖、流芳橋、九曲洞到慈母橋,是大理石峽谷精華中的精華,峽谷中的斷崖、急湍、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青蛙石,還有攀掛絕壁上求生的岩生植物,都值得細細欣賞。

燕子口的地名因「燕子」而得名,常可欣賞到燕子在峽谷中展現高超的飛行技術。這到底是哪一種燕子呢?鳥類學家調查,他們大多是洋燕。

峽谷中的上升氣流帶來許多昆蟲,而洋燕在這裡來回飆速,施展凌空捕蟲的特異功能,昆蟲瞬間就成了他們的盤中美食。洋燕全年都在太魯閣峽谷中出現,春夏是繁殖季節,卸泥在隧道內頂端的岩壁築巢育雛,似乎已經習慣往來的遊人。

除了洋燕之外,立霧溪沿線還可以看到毛腳燕,只是毛腳燕主要出現在中海拔,太魯閣峽谷只有九曲洞步道東段可見他們的蹤跡。

燕子口的峭壁洞穴,有的洞穴還有山泉湧出,這是所謂的壺穴,或可稱為溶穴,它的出現,都和「水」脫離不了關係。

這些壺穴的形成,可能有2個原因,其一是立霧溪在持續下切的過程中,溪水夾帶著河砂,不斷磨蝕大理岩壁淘蝕出來的;其二,它是地下水的出口,岩壁中的地下水從岩石縫隙中湧出,時日漸久,便慢慢溶蝕出洞穴。而湧泉水量的大小,也常隨著天氣而有不同,大雨後湧泉水量大,久旱不雨時水量則隨之變小。

有的洞穴位置接近溪床,有的則高懸在山壁上,從高掛在山壁上的洞穴不難了解,曾幾何時,那裡也曾是立霧溪流過的地方。

遠眺立霧溪對岸,可以輕易在岩壁上發現一張巨大的側臉,鼻子、嘴巴、下巴、酒窩、眼凹、額頭…,維妙維肖,如果再加上額頭以上的綠色植物,看起來宛如帶著頭冠的印地安酋長在峽谷中現身,大家習慣稱它為「印地安酋長岩」。

印地安酋長岩出現在太魯閣峽谷中,這件經典作品,不是出自某位藝術家之手,而是立霧溪水經年累月雕琢的結果。立霧溪水以恆久的力量切割大理石,造就出太魯閣峽谷。

然而,溪水吃軟不吃硬,岩石質地較軟的部分,容易被侵蝕,而留下岩性較硬的部分。立霧溪水的無心與堅持,歷經久遠的歲月,終成今日的印地安酋長岩。

立霧溪水依然在流眼前的印地安酋長岩看似不動其實它無時無刻都在變動中。

108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