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金融危機》擦鞋童理論與蟑螂理論

吳嘉隆【政經學者】

華爾街對常會發生的投資人行為有一些觀察,歸納成一種典型的模式。舉例來說,「擦鞋童理論」講的是,如果連一些跟金融市場距離很遠的投資人,都在熱心討論股票,那就是市場過熱的信號,也就是該退場的時候了。

擦鞋童理論的典故據說是這樣的,就是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的父親,約瑟夫.甘迺迪在1929年時,是美國駐愛爾蘭大使。他回國述職,到了紐約華爾街,請了路邊的擦鞋童擦鞋,結果這個擦鞋童一直很熱心地跟他談股票,老甘迺迪看在眼裡,默不作聲,回到辦公室後把助理找來,下令出清帳戶中的所有股票。

這件事發生在1929年暑假期間,也就是10月大崩盤前的兩2、3個月,等到1929年10月道瓊指數大崩盤的時候,人們才想起老甘迺迪之前已經出清股票了。

當一些與金融市場距離遙遠的人也被吸引到股票市場,那就是表示「該上車的已經上車了,不該上車的也上車了」,市場過熱之後,後面會找不到接盤俠,行情有崩潰的風險。擦鞋童理論講的就是這麼一回事,意味著多頭行情即將進入轉折,美好的派對即將結束。

後來,路邊已經沒有擦鞋童了,有一個替代的辦法,就是如果時代周刊、新聞周刊這些熱門雜誌的封面,是股票市場大漲的故事,那就是了,大眾媒體對股市狂熱的報導,扮演的就是擦鞋童的角色。

當多頭行情反轉向下,市場進入下行趨勢的時候,會出現蟑螂理論。這個理論說,當你在廚房發現一隻蟑螂的時候,某個角落裡應該還會有好幾隻,說不定是幾十隻。也就是說,壞消息不會只是一個兩個,而是後面還會有。

這個現象背後的邏輯是這樣的,如果企業經營有一些壞消息,通常高管會盡量壓下來,會盡量想辦法補救,如果實在壓不住了,不得不讓消息曝光的時候,那麼也不會全部說出來。所以,當你剛剛開始看到壞消息出來的時候,其實隱藏的事情應該會比有說出來的部分還要嚴重。

那麼,蟑螂理論對投資人的建議是什麼呢?

很簡單,當壞消息剛出來的時候,你就不必花時間去看資料,看新聞報導,看分析報告了,而是先賣了再說,因為橫豎後面還會有壞消息!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矽谷銀行出事,投資人一樣去賣四大商業銀行的股票。歐洲的瑞士信貸出事,投資人一樣去賣德意志銀行的股票。這都是先賣了再說的典型投資行為。

如果你不先賣,等你做完功課,了解事情的一些細節,那個時候市場的行情可能因為一連串的壞消息出來,而跌了一大段了,所以,先賣了再說,是一個合理的風險判斷,對吧?

也因為投資人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會先賣了再說,於是讓行情出現不必要的下跌,而且這種恐慌情緒還會擴散出去,所以各國政府的財經單位不得不迅速出手。瑞士政府就軟硬兼施地去撮合第一大銀行瑞士銀行,去購併出了狀況的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盡量不要讓投資人在恐慌情緒下先賣了再說。這是金融危機下必要的恐慌情緒控管。

瑞士信貸之後,歐洲的德意志銀行成為投資人關注的標的,估計將來德國政府也會像瑞士政府這樣處理任何可能出現的危機。

接下來想問一個額外的問題,歐洲銀行有事,歐洲市場的情緒變得比較保守,比較避險,那麼歐元的匯率會升值還是貶值呢?反過來看,美元指數會走高還是走低呢?這個問題顯然不好回答,因為美國與歐洲的銀行都有事,所以最後可能要看誰的氣比較長。

編按:本文擷取自吳嘉隆臉書

229